第181章,将售第2/3段
因为蒲知府素来的威信、民望,粮价暂时稳住。
随后,灾民陆续一波波到来,蒲知府又陆续放出消息:为了打击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根据户籍,限量购粮;上书朝廷,已减免淮安今岁的赋税;从受灾程度较轻的州府调拨、采买粮食……
按照方临的思路,每当百姓听到坏消息,开始恐慌,就释放‘利好’,进行中和对冲,也是让百姓看到官府没有闲着,在持续做实事,一切尽在朝廷掌握,给他们建立信心,稳住粮价。
随着灾民纷纷来到,前年方临来到府城的那片棚户区,又重新用上。
官府从预备仓、义仓调拨粮食,进行赈灾,给灾民施粥。
码头、厂坊,也在持续吸收灾民,减轻压力。
可纵使如此,因为这次灾情严重,仍是压力巨大。
不必说,当蒲知府邀请城中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召集大小商贩,他们都是知道今年这一刀是挨定了。
只是,他们还沉浸在以往经验,打算和蒲知府反复拉扯,最后意思意思,蒲知府却不按套路出牌,拿出‘捐献多少刻碑记录、公示府城百姓’这一招,一下子打在了他们的七寸。
——城中大族根基在这里,不能坏了名声,小商小贩也是做的本地生意,更不必说,名声坏了,那还做个屁的生意?
故而,纵使肉疼,他们也只能捐出一个符合身份的银钱,最终,此次捐献筹款数目是上次灾年的数倍。
方临也在其中,随大流,根据当前产业,拿出不多不少,并不显眼。
事后,蒲知府妙计在城中百姓间广为传颂,津津乐道。
……
就在淮安府城局势一片欣欣向好之际,江淮之地,别地州府的受灾详情陆续传来,触目惊心,若是如此也就罢了。
也不知是城中大族因为捐献挨宰一刀,不甘心,还是城中粮商放出的消息,说‘近临州府的粮价飙升,已超过淮安三五成’、‘江淮之地粮食紧缺,蒲知府派出采买粮食船队无功而返’……
这般小道消息开始传播,已在小范围引发恐慌,可预见的,若是任由传播开来,不出一两日,城中粮价必将再次陷入疯狂,官府严阵以待,蒲知府更是连夜将方临请去。
次日,轩墨斋宣布消息,《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一齐开售,并会将一成利润捐献救济灾民,打出宣传语‘每买一本书,就会有多一碗粥救济灾民’。
得益于《三国演义》前两部的巨大名声,又有官府有意推波助澜,此消息当天上午就轰传全城,瞬间盖过那些小道消息,成为淮安府城无可争议的唯一焦点。
尤其是轩墨斋主店、两个分店开启预售,当天三个铺子全部爆满,预定的客人都挤到了店外。
只能说,哪怕在灾年,有钱人也没受到太大影响,仍是富得流油,或者说,当下时代精神需求匮乏,一本好书真的会有许多人为之花钱。
百姓看到这些,瞬间感觉:好嘛,城中有钱人还在抢不能吃、不能喝的书,说明没什么大事,心一下子就安定下来了。
不仅如此,整个淮安府城还非常违逆常识地,在灾后隐隐有着经济繁荣之势。
许多书迷因为《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这么快出来,非常高兴,并且,看书还能救济灾民,获得道德上的满足,简直是双倍高兴,极为舍得掏腰包。
同时,《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即将发售,带动第一部、第二部又跟着有了热度,在酒楼、茶馆再度兴盛了起来,挽救了惨淡的生意,让茶馆酒楼掌柜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对方临感激得无以复加。
再就是,方临将一成利润捐出,如此高义,声望在城中拔升一截。
当府城百姓注意力从灾情,转移到了《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上,官府上下大大松了口气。
……
等府城局势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