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明帝国的一大步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再说那吴杰、铁炫等人,从海路一路抵达辽东湾附近后,得到运送军粮水师船只的提醒,辽河口不仅河道壅塞,而且离广宁城很远,离蒙古人出没的盖州城反而很近,并不适合从辽河口溯江而上,更不适合下船登岸。

  在运粮水师官兵的指引下,吴杰和铁炫等人只好率领船只到达大凌河口,溯江而上,不久就找到一处河面宽阔平缓,适合登岸的地方。

  吴杰一边安排随船工匠就地取材,修建便捷码头,慢慢卸货,接应后续人马,一边派人往义州卫和广宁卫通报辽王即将到达的消息。

  刚好附近既有驿站,又有义州卫游骑巡逻,义州卫和广宁卫很快派出接应人员。

  洪武二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上午,刚满十二周岁的辽王朱植终于在大凌河北岸下船,正式到达辽东,成为大明帝国在东北地区最大的官。

  其实,辽东是一个比较相对含混的历史地理概念。

  狭义的辽东往往指历史上以辽阳城为核心的辽东郡,也就是辽东半岛。

  广义的辽东则包括内蒙古部分地区,以及被老毛子抢走的一大块地区,比后世的东三省加起来还要大。

  中义的辽东还包含了辽河以西的辽西郡,也就是辽西走廊,比后世的辽宁省略大。

  明初所指的辽东,更多指的是这个中义的辽东。

  尽管一身粪臭味,朱植还是在下船之前,一本正经地正了正冀善冠,装逼地对众人说道:“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大明帝国的一大步。”

  辽东都司都指挥使郭英早已带领辽东都司、广宁卫和义州卫一众将领在此恭候多时。

  可惜此时江风怒吼,北风肆虐,除了紧挨着辽王的靖江王,居然没有人听到辽王这么有哲理的话,这么激动人心的话,更别提回应、拍马了。

  郭英第一个向前行礼,甥舅久别重逢,亲热无比,诸将也是依次上前行礼,互道辛苦。

  只有作为地主的义州卫千户宋瑛遥遥抱拳,算是行过礼了,心道:“只不过是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臭屁王爷罢了,有必要如此低三下四吗?”

  宋瑛是左军都督府佥事宋晟之子。宋晟十岁从军,追随老朱参加大小数百战,少有败绩,其子宋琥、宋瑛也是十二、三岁从军,屡立战功。

  现在的宋琥不过二十七、八岁,便已任义州卫指挥使,二十二岁的宋瑛也官至千户,当然有骄傲的资本,说是将门虎子、少年英雄并不为过。

  前些时候,宋琥接到大将军冯胜的征令,率本卫四千人马前往大宁府筑城去了,只剩下弟弟宋瑛带一千多人守城。宋瑛也就成了义州卫前来迎接辽王最大的官,也算是对辽王的尊重。

  朱植对眼前有些傲气的小年轻并不认识,也不以为意,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先去看望了最早渡海到此的应天府那一帮人员。

  早几天从应天府和莱州启程渡海而来的人员正在大凌河北岸休整。这里不仅有代表大明最高军工水平的工匠,还有他亲手调教的亲兵营。

  在二十多名老兵的带领下,亲兵营早已找到一处山坡伐木立栅,搭建帐篷,开挖排水沟,并把那帮工匠护在中间,让他们继续安心制造车驾,俨然是一个小型堡垒。

  朱植就问蒯贵:“现在的零件能够组装多少辆战车?”

  蒯贵羞愧地回答:“我原本想在正月底完成一百辆战车的,因为提前出发,又是跨海颠簸,工匠们现在才回过魂来安心干活,只能组装八十辆左右的战车。”

  朱植一看这情形,小脸就低沉下来。这里离广宁还有两百里,没有马车,物资堆积如山,转运要拖到啥时候?幸好现在是连续晴天,如果赶上雨雪,可要老命了!

  他当即安排所有的工匠均听蒯贵安排,制作战车零部件,又派朱大能从亲兵营挑选一百新兵跟着师傅们轮流学车驾组装,以后上了战场,遇到车辆故障,也会自己及时修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他让后面组装的战车可以适当偷工减料,不再安装减震装置。

  辽王又去看望了临清军营过来的那六千新兵。他们也在学习前面的亲兵营,在构建一连串的军营雏形。

  他原本打算到了广宁挖排水沟,并把那帮工匠护在中间,让他们继续安心制造车驾,俨然是一个小型堡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