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辽王的屯垦计划第1/2段
十月初,老朱的圣旨到了,批准辽东再成立十三屯卫,并在辽东增设海州、复州二卫。
朱植对着辽东地图思考好几天,指导郭镇用蛙跳战术,最终完善了辽东十三屯卫规划方案。
辽西方面,除了最初之国大凌河登陆地的凌海成立广宁中屯卫外,另外在大凌河以西的小凌河、女儿河交汇处也就是后世的锦州成立广宁左屯卫,在广宁东南盘山脚下鹞鹰河一带,成立广宁右屯卫,广宁府北方的懿州成立广宁前屯卫,广宁府东北方向增设一个广宁后屯卫。
这五个屯卫暂时采取一军戍守,四军垦田的模式,各自实际兵力相当于一个千户所。
至于广宁城附近,经过一年的初步开发,已无必要进行军垦,除了留出十万亩基本农田,以辽王府私产名义进行机动掌握外,其他全部开放民垦,张信只负责卖田收税就行。
这一年来辽王府投入实在太大了,一边把之国的费用几乎都砸进了屯垦,一边还要维持军工生产和人员开支,目前几十万两银子的屯垦收入还是入不敷出。
辽王府现在也缺钱,急需现金回流。而将建有配套水利设施的农田卖给移民是最好最快的来钱方式。
辽南方面,只在辽阳以北的石城也就后世的灯塔市成立定辽前屯卫,在红崖子成立定辽后屯卫。辽阳城周边其他地方,全部开放民垦,黄湜负责收税就行。
辽北方面,在沈阳以西准备连接运河的地方设立新民屯卫,在三万卫以北,沿燕长城至二龙湖古城遗址成立四平屯卫,在长春以西的伊通河畔黄龙府成立长春左屯卫,在长春以东的松花江畔吉林乌拉成立长春右屯卫,在长春以南的伊通河畔成立长春后屯卫,在长春以北松花江畔与饮马河交汇处成立长春前屯卫。
这样,大辽东面上看似只设立了十三个屯卫,但实际上还是有十八个屯卫,有点后世建设兵团的味道。
看来这和后世的打折扣、搞变通,是一脉相传的。
老朱建立的大明卫所制度实际上是借鉴元朝的军队屯田制度,又进一步发扬光大。
大明卫所按名称划分有好多种,有守御、屯田、屯卫、护卫、群牧、土卫、守御军民等十来种之多。
但就功能来说,大明卫所任务主要有两类,一是担任守备、巡逻、出征等军事任务外,二是担任种地、养羊等生产任务。
根据驻地所在安全形势的不同,这两大功能之间的比例经常变化,这也给了辽王随机发挥,因地制宜或者说是打折扣、搞变通的广阔空间。
辽王此时就是抓住这个特点在屯字上下功夫。
辽西的义州卫处在大宁府和广宁府十万大军的保护之下,朝廷同意增设的辽南海州、复州二卫,以及试点实行军民分治的盖州卫,处在辽阳卫、辽海卫、安东卫和金州卫的严密保护之下,辽北的铁岭卫处于广宁左护卫和三万卫的保护之下。
辽王觉得,这些卫所实际均无纳入守御编制的必要。
于是他搞了个变通,为了不占屯卫编制,仍然把这几个卫列为守御编制,明面上说是作为王府二卫的后援,但到时候还是参照屯卫下达十五万水田或二十万亩旱地的军垦任务,实际上还是五个屯卫,但又不占屯卫编制。
另外,辽海水师驻地辽海卫以及双辽、黄龙府设立两个群牧所,也可兼顾一定屯田任务,种上一、两万亩水稻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三大屯田区域中,辽西走廊已经有上千年开发历史和今年的重点开发,后面只是规划和设立县治的问题。朱植很有信心让张信在这里大展手脚。
辽南有汉人渡海北上开发的千年历史,盖、金二州有山东布政使派出意增设的辽南海州、复州二卫,以及试点实行军民分治的盖州卫,处在辽阳卫、辽海卫、安东卫和金州卫的严密保护之下,辽北的铁岭卫处于广宁左护卫和三万卫的保护之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