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世人表达情感特别含蓄,谢老三从谢宁读书之后就再也没有这么情感外露了。

  谢宁尴尬极了,虽然他已经来这个世界8年了,但是还是不习惯自己是一个男孩子。

  加上上辈子,自己已经是30多岁的人了,这样被长辈抱起来真的太羞耻,只能连声叫谢老三将自己放下来,谢老三心中高兴万分。

  之前谢老三每天晚上都愁得睡不着觉,家里大人不多,孙子一年一年的出生。

  人丁兴旺是好事情,但是人丁还都未长成,光养活长大就是大问题;

  况且自己的大孙子,天资聪颖,眼看就是要考秀才当官的人,家里连饭都吃不上,怎么供应读书。

  有了这肥料,同样的地,种得精细点,收成能加几成,再加上平时零零碎碎的收入,这日子就要好起来了,以后大孙子这书也能接着读下去。

  谢老二也高兴,说道:“老三,今天这晚饭就到我家吃罢,我叫你嫂子将腊肉洗干净。”

  “二哥,晚饭吃过了,这就回家了。”

  谢老二接着又道“我家里还有过年打的酒,一起去喝一杯。”

  谢老三连忙摆手,“二哥我这就回了,宁哥儿,带上弟弟们,回去了,你还要温书呢!"

  说罢大步往家里去。

  谢宁忙打招呼“伯爷爷,我们先走了。”

  谢老二点头,心中想到,这老三还拿乔起来了,等到自己叫上爹地还有大哥一起到他家里问他,看他还嘴硬,想到此处,也就回家了。

  原来谢家一族人原本是在景州下面普安县谢家庄人,虽然不是什么大族,却也算得上是耕读传家。

  前朝末年,景州动乱不堪,民不聊生,匪乱升起,又恰逢灾年,谢氏族人分崩离析,纷纷逃难去了

  在逃难路上,谢家数十房人失散各地,现在板桥这一支的谢氏族人的先祖乃是谢氏士先。

  逃难途中先祖士先的父亲叔伯都没能存活,留下士先母亲李氏带着士先要饭到了板桥。

  当时正是乱世,社会动荡不安,李氏携带者幼子,生活无以为继,遂改嫁给板桥的刘姓人家。

  得刘姓人家养大,后成家迁出刘家,定居到谢家湾,成家立业,生子二人;为绍荣绍华,谢老三乃是邵华的第三子,乃是二房三房,幼子的幼子。

  务农为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得亏宋家夺得天下,建立新朝,目前传至3世,社会开始平稳,官员对地方的治理加强。

  地方官员迁入人口,教化地方,劝农扶桑,方才勉强维持生活,但也活得艰难。

  所以对谢氏来说,能够有增加土地收入的方式,算得上是老天赏脸了。

  谢老三一边往家里走,一边心潮澎湃,心中有很多感念,这种感觉跟谢宁一次就顺利考过资格考试的时候的心情是一样的。

  谢老三刚刚成家之后,就出来独立门户,他和李氏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每天都只拼命干活,那天要是少干活了,就害怕吃不上饭了,所以只能每天都在地里埋头苦干,一年到头不得停歇。

  家里贫穷,其他兄弟也没有当一回事儿,这下自己家要起却也算得上是耕读传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