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番外二 孑然白衣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她抬起泪眼看向了卖糕姑娘。没想到卖糕姑娘并没有好言安慰,而是笑道:“呀,那你现在可是小楼主了?好厉害呀,那可要多多加油了啊。”

  “嗯。”公孙白衣郑重地点了点头,沉呼一口气,从钱袋中掏出了两枚铜板:“给我来五个透花糍。”

  “不用啦,这一笼透花糍就送给你啦。”卖糕姑娘将那满满的笼子递到了公孙白衣面前。看着公孙白衣疑惑的大眼睛,卖糕姑娘笑了笑:“你那楼主娘交付过俺,在她走后,每隔半月就往剑器楼送一笼透花糍,钱她已经付好啦。今天这不是怕你不知道嘛,就呆在这儿等了好半天。”

  公孙白衣眼睛一亮,道:“我娘付了你多少钱?”

  只要问出付了的钱,然后问出一笼透花糍价格,或许就可以推算出娘亲的归期。

  可卖糕少女只是尴尬一笑:“你母亲付了俺好多钱呢。她说,若她回来时钱多出来,就当给俺补贴家用,若钱少的话,便回来时再补。”

  公孙白衣听言,心凉透了半截,明亮的眸子在这一瞬就黯淡了下来。如同木偶一般与卖糕姑娘告别,在一处屋檐下静静发呆。

  公孙白衣往那笼透花糍拿出了一只,撕开了外边的叶子,轻咬一口,破开那软糯的外皮,一股香甜柔腻的红豆沙味道在口间弥漫。她嚼着嚼着,突然想起了以前娘亲带着自己买完透花糍后,她静静给自己撑着伞,自己在伞下慢慢地吃,任一人都不会说话,很安静。但每当公孙白衣抬起头来,都能看见娘亲那宠溺的眼神。

  想到这,公孙白衣鼻子一酸,将手中的透花糍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她又想起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母亲所托付给自己的责任。不就是“正道”而已吗,却在这几日,这两个字已将她搅得心烦意乱。

  正道二字,说起来简单,可该怎么做?该怎样去遵守?

  她乱了思绪,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了一个小女乞丐,看起来也就八九岁。她苟且偷生,在这锦绣成堆的长安里寻找生的希望。

  锦绣可以成就希望,亦然可以毁灭希望。

  正道,就是找回那些看不见希望的人们所追寻的希望吗?

  公孙白衣将那装满着透花糍的笼子,放到了小女乞丐的面前。

  雨渐渐小了,但公孙白衣的心却越来越乱。

  她又想起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母亲所托付给自己的责任,剑器楼楼主的责任――遵守“正道”。起初她觉得,不就是“正道”而已吗,照母亲的去做便是。却在这几日,这两个字已将她搅得心烦意乱。

  正道二字,说起来简单,可该怎么做?该怎样去遵守?这对于十三岁的她来说,是个难题。

  她乱了思绪,走着走着,突然在前方看见了一个小女乞丐,看起来也就六七岁,手中拿着一张印着脏兮兮的脚印的大饼,正犹豫着如何下口。

  小女乞丐的那张脸公孙白衣有些印象,正是长安内某一富商的千金,行商足迹遍布中原。却在不久前因商路上遭遇不测,在外面经商时欠了一屁股的债,债主雇了几个帮手将他家那大宅院给霸占,并将富商的妻儿赶出了门。小女乞丐的母亲因有着几分姿色,已经在长安内遇到了“贵人”相助,却因“贵人”的“逼迫”,无法将小女儿一并带入门中。但为了“贵人”口中的“荣华富贵”、“衣食无忧”,她母亲狠下心将她抛弃在外,任其在长安城流浪,不管不问。

  按“贵人”的说法是:年纪这么小,身子也没发育好,哪家公子会看得上她?

  想到此,公孙白衣望向了一个方向。那是长安城内青楼所在的方向,听说小女孩的母亲就是被那里边的“贵人”所相助。而里面具体是卖艺还是别的什么,她就不得而知了。

  公孙白衣当初从公孙芳那知晓此事时,心中愤懑不平,屡次三番要求母亲出面介入此事。但母亲却只是摇头叹息。当公孙白衣拿出剑器楼祖训所传的“正道”来驳时,却被公孙芳纠正道:“这种人性之事,很难去辩清谁对谁错,所以并无‘正道邪道’之分。”字,说起来简单,可该怎么做?该怎样去遵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