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好开心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洪家人在叶宅住了一晚,洪天贵等人吃过早饭就告辞回祁县,洪立昨天喝得太多,直到中午才醒过来。

  “许婧,你在哪?”洪立醒来,踢开被子,开始撒泼。

  许婧从门外进来,问道“怎么了?”

  “过来,给老公按摩按摩,我的头好疼!”洪立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一句俗语,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媒:男方的媒人。

  妁:女方的媒人。

  媒妁:婚姻介绍者(媒人)。

  这句俗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全句的意思是:不等父母的同意,媒人的说合,就钻洞扒缝互相偷看,翻过墙头跟人,那么父母和社会上的人都会认为这种人下贱。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婚姻礼仪的一道程序,在先秦的史书及典籍中,就有大量与此有关的记载这种观点有好有不好,不好的方面:每个人的喜好和性格父母不一定了解,完全听从父母的话按照父母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婚姻,这样造成的婚姻可能会导致以后家庭婚姻的隐患。

  原因:

  因为在古代,女子抛头露面的机会是很少的,生在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一般在出阁之前是在自己的闺房内,学习琴棋书画,织补刺绣之类的针线活。

  生在贫苦的家庭,女儿可能随着父母做些活计,但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是为人父母者,要担起生活的重担,能更多地接触到社会,所以婚姻以父母之命倒也在情理之中。

  古代结亲讲究门当户对,也与这个媒妁之言不无关系,封建的等级制度决定了古人的“交际圈”。民去见官,大多是告状申冤的,官去见民,大多是为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公事。绝少是去沟通个人情感的。子女的婚姻以门户相当为据,估计与此不无关系。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故又有此名。此诗共三百五十七句,一千七百八十五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全诗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末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1][2]

  唧唧1复唧唧,木兰当户2织。不闻机杼声3,唯4闻女叹息。问女何5所思,问女何所忆6。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7,可汗8大点兵,军书十二卷9,卷卷有爷10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11,从此替爷征

  曰:汉末建安中1,庐江2府小吏焦仲卿3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4,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5。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6。“十三能织素7,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8,十六诵诗书9。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10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11五匹,大人故嫌迟12。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13留无所施14。便可白公姥15,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16,幸复得此妇。结发17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18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19。“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20。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21女,自名秦罗敷。可怜22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23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24!“阿母得闻之,槌床25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26!“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27谓新妇28,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29。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30,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31。往昔初阳岁32,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33,伶俜萦苦辛34。谓言35无罪过,供养卒36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37,葳蕤38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39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40,留待作遗施41,于今无会因42。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43。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44。足下蹑45丝履,头上玳瑁46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47。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11五匹,大人故嫌迟12。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13留无所施14。便可白公姥15,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16,幸复得此妇。结发17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18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19。“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20。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21女,自名秦罗敷。可怜22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23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24!“阿母得闻之,槌床25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26!“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27谓新妇28,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29。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30,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31。往昔初阳岁32,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33,伶俜萦苦辛34。谓言35无罪过,供养卒36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37,葳蕤38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39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40,留待作遗施41,于今无会因42。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43。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44。足下蹑45丝履,头上玳瑁46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47。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48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49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50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51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52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53劳,二情同依依。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54仪。阿母大拊55掌,不图子自56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57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58摧。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59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60奇。自可断来61信,徐徐更谓62之。“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63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64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65要,渠会永无66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67尔。还部白府68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69舫,四角龙子70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71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72鲑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