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四章 黑店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由此不难推断,此店主必是趁着月黑风高之夜,从坟茔之中盗取尚且完整的棺材板儿充作围墙,此举既可省去购买木料的费用,又可吓退那些有非分之想的散盗流贼。然而能想出如此法子的开店之人,其胆量与手段定非常人可比了,即便其未有杀人越货之举,却也难免要落个挖坟盗墓的罪过。

  麻三儿不敢耽搁,他手提花枪,抢进院中,忽见木楼前,那开门的老汉正慢吞吞的踱来。他见麻三儿腰悬佩刀,手提花枪,不由得一怔,旋即就面带冷笑,从麻三儿的身边轻轻走了过去。麻三儿望其背影,见老者虽步履蹒跚,却落地如猫行,怎么看都是个内功深湛的练家子,由此就更加坚定了他的判断。

  麻三儿再无心观摩院中景物,而是接连几步窜进了木楼,在他的想象之中楼内必是一样的阴郁腐臭,孰料眼前的一番光景却惊得他目瞪口呆了。干净整洁的厅堂内,明烛高挑,竟与楼外是两重天地,粗制厚重的木桌上摆满了烟色的熏鸡,大块儿的酱肉,一碗碗浑浊的老酒也飘散出醉人的香气,此情此景虽比不上城中的排场与奢华,却独有乡野间的淳朴与满足。

  正在猜拳行令的一伙儿人,见麻三儿独自一人站着发愣,不觉哄笑起来。离他最近的一名趟子手连忙将他拽到桌边儿坐下,可巧对座正是王大胆儿,却已将三碗老酒下肚,有些难辨东西南北了。见此情形麻三儿只好将话咽了回去,心中却不免叫起苦来,他正自思量着下一步该如何处置,忽听“呀”的一声轻响,厅中开了一扇小门儿,内中竟走出一个不满五尺的汉子。他生就一副刀条子脸儿,嘴上两撇狗油胡,一对鼠眼机警过人,正自叽里咕噜地乱转。他周身上下竟没半点儿肥油,却瘦而精干,两手间托着一只红漆木盘,上盛刚蒸得的大个馒首,各个白白净净,分外喜人。那汉子走至近前,将盘中的馒首倾在桌上,虽然始终低眉顺眼,毫无喧哗之态,然一对鼠眼却滴溜溜地扫视不住,让明眼人看了便知其人必来者不善。他在厅中的桌椅间盘旋之际,偶然路过麻三儿的座侧,两眼一瞥间又忽地移开,而后便若无其事的头顶空盘返回了小门儿,那门内兀自锅铲儿响个不停,显然是后厨仍在忙碌着。

  一众的民夫与趟子手仍在大吃烂喝,都对这个猥琐的汉子全不在意,内中只有麻三儿心知不妙。方才那汉子扫视诸人皆一带而过,唯有盯了他的包袱后又移开了目光,这分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暗示。若说这绿林中人是如何看透他人的包裹呢?书中代言,此乃贼偷拿手的功夫,称为“观望其形”。大凡包中有宝的主顾,警惕性都较常人为高,且会着意将包裹装扮得平平无奇,这其实也是此地无银的意味。经验老道的贼偷只要对包裹及其主人稍加观察,便能猜透其中的玄机,且十有九中。然此贼却也有个百密一疏之处,他的目光忽然移开难免被内行知觉,这便是“江湖人遇到江湖人,头碰了头,嘴对了嘴,最后就腿踢了腿”。

  麻三儿既已洞悉了店铺的底细,便不愿再在厅堂中多做停留,他不敢碰这里的酒肉,只好在怀中偷偷藏了几个馒首,便招呼店家带他去客房安歇。前来支应的仍是那位给他们开门的老汉,他似乎对麻三儿没有喝酒吃肉颇为不满,却始终嗫嚅着没有说出口,只是慢吞吞的领他来到二楼,开了中间的一所客房,便自顾自的下楼去了。

  麻三儿推开房门,见屋内没有灰尘,显是有人经常打扫,只是陈设略简陋了些,除一张木床,一张木桌,和两把椅子外就别无他物了。由于没有掌灯,屋内显得黑漆漆的,好在他经常露宿野外,对此也不计较。就随手将包袱放于桌上,拉过一把椅子将房门顶了,再将腰刀插于枕下,将花枪支于床头,便大模大样地和衣躺下,一边咀嚼着带上来的馒首,一边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他本欲支撑到三更天再睡,然脑袋刚粘了枕头便难以自持了,没过多久就手里捏着半个馒首打起呼噜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