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进城仪式,意外与祭天祝文(改)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前身就因为打猎时,踩坏了百姓的庄稼,而被柳范弹劾,原本和乳母的儿子赌博这样的小事,被李世民削去了安州都督一职,而实封仅剩的五百户封地,再次被削去了三百。

  所以,此时的李恪,如果不信邪的省去了这个祭天仪式。

  被幽州的某位官员,捅到了李世民那里。

  就算是李恪现在立下了一些功劳,也改变了一些李世民对他的看法。

  李恪也不敢打包票,李世民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轻轻放过。

  万一自己辛辛苦苦,拿命挣回来的功劳,抵不过李世民的雷霆之怒。

  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根本没必要在这些小事上,以身犯险,搞得他好像是个莽撞人一样!

  因此,尽管李恪心中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些繁文缛节对于治理幽州并无实际帮助,他还是选择了尊重并遵守这些既定的仪式。

  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重蹈前身的覆辙,也才能够真正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

  而且这些礼节和仪式,估计就是维护国家稳定、彰显统治者威严的重要宣传手段。

  毕竟君权神授,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无论是哪个朝代,都需要通过这些仪式来强化百姓的信仰,让他们相信君主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是不可挑战的。

  “见过蜀王殿下。”

  “恭迎蜀王殿下来到幽州。”

  在李恪的车驾经过幽州城官道上的时候,两旁的百姓纷纷朝着车队行礼高呼,疯狂地打量着这位年轻的皇子。

  “感谢大家的热情欢迎,小王也深感荣幸。”

  李恪从马车上探出大半个身子,向两旁的百姓挥手致意,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在他看来,与幽州的百官和勋贵要保持距离,毕竟,他们这些人是敌是友,尚未可知。

  但与幽州城内的百姓,要快速的拉近彼此的距离,他们才是幽州城的基石,也是幽州的基础。

  只要得到封地内百姓的信任和支持,那么不管是刺史府的班子也好,还是本地的勋贵地头蛇也罢。

  他都能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甚至在必要时刻,他可以利用百姓的民意,对这些不利于他发展封地的力量进行压制。

  “蜀王殿下,草民是凤翔王垛村朱四。如今来幽州讨生活,关中旱灾,有幸逃难至长安,得殿下救助活命。殿下来到幽州,实乃我幽州百姓之福祉。”

  说完就跪在地上砰砰砰的磕起头来。

  李恪在车架上听到一个声音,循声望去,只见车队前,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中年男子,正跪在路旁,向他磕头行礼。

  听到这人的话后,微微一笑,心中暗赞。

  这真是刚想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

  原本自己还不知道从哪里收拢幽州百姓之心,这一下就有人送上一个话题,真是天助我也。

  可就在他准备叫停马车,学他劳资李世民来一场政治表演的时候,又有数道声音响起。

  “华州,葛大在此谢过殿下救命之恩。”

  “凤翔府,农邵,谢过蜀王殿下施粥之恩。”

  “秦州,隗高寒、赵一鸣,叩谢蜀王殿下长安活命之恩!”

  听到这些声音,不光李恪愣住了,就算是幽州城的百姓,也被这一幕震撼的不轻。

  他们何时何地见过这种场面?

  若是当街拦轿,告状的百姓,那确实是见得多了。然而,像眼前这样,来自数名来自各地的百姓,自发下跪磕头,只为向一位皇子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可是前所未见的奇景。

  所以,整个幽州城,一时之间也变得议论纷纷起来。

  “那几个人一听就是关中口音,俺可听说了,上半年关中出现大旱和蝗灾,当时好多人都饿死了,听这几个人的意思,蜀王殿下当时参加了救灾,救了他们,而且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位蜀王殿下长的就跟面善,看样子就是个好人。”人群中一位妇人有人说道。

  “但谁又知道这几个人,会不会是那位蜀王殿下找来的托?就是为了骗取我们的好感呢?”

  一个长相尖酸刻薄的中年人指着那几个前来道谢的百姓,挑拨地说道。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一村朱四。如今来幽州讨生活,关中旱灾,有幸逃难至长安,得殿下救助活命。殿下来到幽州,实乃我幽州百姓之福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