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白茧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有啊,是从石头里渗出来的。”寒生回答道。

  “那就对了,那石蛋蛋就是‘天蚕’,缠在你身上的就是天蚕丝。”婆婆严肃地说道。

  寒生听罢惊讶不已,半晌未说话,后来轻轻地问王婆婆道:“婆婆,您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

  婆婆闭上眼睛沉默不语,许久,眼角处渗出一滴眼泪。

  “阿弥陀佛,孩子,你既与天蚕相遇,必是有缘之人,我也就不再瞒你了。婆婆我是个守陵人。”王婆婆叹道。

  “守陵?”寒生疑惑道。

  “孩子,你听说过朱元璋吗?”婆婆问道。

  寒生点点头。

  婆婆接下去说道:“我给你说一段六百年前的往事。朱元璋的父亲叫朱五四,娶陈氏为妻,生五男两女,最小的儿子朱重八,就是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于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我的先袓婆婆,是朱元璋母亲的贴身丫鬟,身负峨眉派绝世武功。”

  “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久战鄱阳湖不下,军师刘伯温出了个主意,以黄山余脉的一处名为‘太极晕’的万年吉穴对抗陈友谅‘双凤朝阳’的袓坟,说这是开国改朝换代的速发之地。可是由于元朝末期的连年混战,已经找不到父亲朱五四的遗骨了,无奈之下,朱元璋有意无意地把情况透露给了母亲陈氏,陈氏深明大义,将自己活葬于太极晕,而且为求速发,竟不要棺木,肉身直接入土。果然,不久朱元璋于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以后接连战胜张士诚、方国珍,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母亲下葬后,朱元璋赐金千两,命我先袓婆婆世代守陵,到我这一辈儿,算下来已有六百余年了。先袓婆婆有一封遗书世代相传,其中讲到了刘伯温。当年刘伯温自知他出的这个主意有损于朱元璋的孝子形象,朱元璋立国之后肯定会杀他灭口,因此事先做了安排。洪武八年,等朱元璋派钦差携带御赐鸩酒赶到青田时,刘伯温刚刚自行服毒身亡,停柩于家中,钦差开棺验尸后返回金陵报告了朱元璋,从此了却了他的一块心病。”

  “可刘伯温却是诈死,从此不知所终。曾有人于金陵鸡鸣寺遇见过他,此时他已削发为僧。其实,这些都是捕风捉影的讹传,先袓婆婆打探到了他的踪迹,原来他竟然隐匿在了江西大鄣山卧龙谷。”

  “卧龙谷?”寒生大吃一惊。

  “是的。先袓婆婆赶去卧龙谷,准备杀了刘伯温,以泄其逼死主母陈氏之恨。”婆婆说道。

  “先袓婆婆杀死刘伯温了吗?”寒生问道。

  “没有,他俩在卧龙谷中谈了一次话,先袓婆婆就回来了,从此终生再也没有踏足过卧龙谷。至于那次会面具体谈些什么,袓先婆婆的遗书中没有说,只是留下了刘伯温的一首偈语,那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曰:太极覆太极,青田未有期。天蚕重现日,尸衣伴君行。至于这首偈语的含义,我家世代守陵人历经六百余年,仍是参详不透。”婆婆叹气道。

  寒生听罢久久沉默不语,世上事,江湖争斗,爱恨情仇,谁又能够说得清楚?想那吴楚山人,半生漂泊,一世孤独,连心中至爱的女人却也咫尺不能相见,甚至都不曾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受尽困苦的女儿在世。兰儿娘也是够可怜的,携幼女踏遍中原,矢志千里寻夫,孤寡一生而无怨无悔。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寒生想着,眼角竟流下了泪水。

  婆婆吃惊地望着寒生,关切地问道:“孩子,你怎么哭啦?”

  寒生抹去眼泪,说道:“没什么,婆婆,您接着说。”

  “先袓婆婆遗书中还说到了天蚕,书中道‘天蚕,球状,硬而现绿光,内生白陀须,闻气而长’,所以听你说到那石蛋蛋的情况时,我就已猜到了那是天蚕。刘伯温诗的后两句‘天蚕重现日,尸衣伴君行’,如今,天蚕已经重现,那尸衣又是什么呢?”婆婆说道。

  “尸衣在这儿呢!”萍儿突然跑出去,拖进那已经剪开的蚕衣说道。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