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咸丰帝欲找高人算命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唐鉴道:“皇上,治国之道大有乾坤,洪贼之乱囊括其中,倭仁谏言不无道理。皇上应虚心接纳才是。”杜受田施礼道,“皇上,唐大人言之有理,万不可因时局动荡,乱了方寸。”

  咸丰帝将手一挥:“罢啦罢啦,朕理解倭仁乃一番好意,不再因此话题赘叙。下面臣工继续奏本。”

  祁寯藻出列:“皇上,安徽巡抚蒋文庆奏报:是年二月二十日,安徽普降黑雨,乃至秋季沿江洲圩硕鼠成群,危害庄稼无数,导致饿殍遍野。祈请皇上予以赈灾安抚饥民。”

  咸丰帝对田雨公道:“大理寺少卿田雨公。朕命你为钦差大臣,前赴安徽,督辅衙门开仓放粮予以赈灾。即刻启程不得有误。”

  田雨公领旨施礼出了殿,咸丰帝巡视着众臣:“各位臣等,可还有本奏?”

  国藩抱着一摞公文出列:“皇上,臣自署理刑部以来,见京控、上控之件,奏结者数十案,咨结者数百案。惟河南知府黄庆安一案、密云防御阿祥一案,皆审系原告得失,水落石出。此外各件,大率皆坐原告以虚诬之罪,而被告者反得脱然无事。更有多案,均发回重审,潦草结案。其中玄机令人遐想。”

  年轻的咸丰帝,面对具体案子很是迷茫,对大臣们巡视了下,索性将球踢给了刑部:“刑部官员,侧耳听来。”

  国藩继续道:“刑部乃最高刑法审核机关,倘若上控件一概发回重审,试问,刑部是何作为?臣发现,百案件中,其中八十例,反复上诉者五至八年之久。案子返回州县,多是对当事人进行恫吓,并截止上控者继续上控,否则便投放大牢相要挟。出了狱的喊冤者仍久讼不息,乃至当事人老死狱中,最终家破人亡。臣就纳闷,此八十件卷宗,难不成全是百姓舍命在诬告吗?”

  咸丰帝道:“刑部尚书恒春,你来解释。”

  恒春施礼道:“皇上,事实亦并非曾大人所讲。历年来,刑部受理上控案件数以千计,其案情形形色色。倘若逐一加以重审,必定大费周章。况,一些重案要案,朝廷亦委派钦差大臣前往当地进行审理。曾大人所讲,无外乎刁民小案,甚至是村痞地霸,有事无事就拿告官说事,此风实在不可助长。”

  曾国藩反驳道:“恒春大人此言差矣!山东陈氏一家十五口,靠三十亩耕田维生。官府征地架桥,予以二十两纹银作为一次性补偿,造成陈家生计无有着落。他们四处喊冤,反被官府以扰乱公务予以治罪。这仅是八十宗案件之一。三十亩田地补偿二十两纹银,下官是农家子弟,自知农田价值,这其中定有文章。此乃典型的民告官案件,不查缘由便以刁民闹事论处,实在令人大惑不解!”

  恒春辩解道:“皇上,奴才接任刑部尚书不足月余,曾大人所讲,或许是早年遗留案宗。奴才并未涉足审理。”

  曾国藩道:“皇上,臣所疏奏有章有据,实乃真真切切案例所在,并非直指某人某事。倘若每件上访案,皆无蠹役贪赃枉法,其原判皆属准确无误,那么,上访八年仍向朝廷讨要说法,何以使人信服?如果,各省各地皆如此办案,大清的天理何在?朝廷不与民做主,皇上亲政爱民的威望是何体现?”

  咸丰帝紧了紧眉头,显然被国藩触动,回身对身边太监道:“将曾爱卿所疏,与朕呈上来。”

  太监忙到国藩前接过呈于皇上,咸丰帝手拿奏折恼羞成怒,严厉道:“朕,暂不追究案件被压置及发回重审之缘由。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各部堂官听旨!即日起,朕命你三部,三法司重审此等案件。三月之内朕要会审结果。待案件终结,朕将一并追查渎职受贿之人。无论涉及宗室皇亲,朕概不姑息!”

  ……茶站营业房内,栓仔正拿着账本盘货,国荃匆匆推门进屋。栓仔见其走来忙打招呼:“哦,国荃少爷!怎么,壮芽奶奶的后事处理完了?”

  “是,过了头七,老人家已安葬在赵家祖坟了。”栓仔哀叹一声,“壮芽还不知奶奶过世。”“他在军中联系不到人,只能等他回来。”国荃接着道,“怎么就你自己,荷香呢?”

  “昨天早上,那个洋人,带着会说中国话的同伴,要定咱们的茶叶,荷香带他们回山寨看茶山去了。”

  国荃道:“哦,顾思果然讲诚信。”栓仔笑道,“他本来就是茶商。我们给他最低的价,哪有见便宜不占之理?荷香临走交代我盘下货,说是这里的货暂不出手,等她回来。”

  国荃说:“那需要我帮你忙吗?”“不用,我就盘点一下,如果顾思要得多,还怕货不够呢。”国荃感,咨结者数百案。惟河南知府黄庆安一案、密云防御阿祥一案,皆审系原告得失,水落石出。此外各件,大率皆坐原告以虚诬之罪,而被告者反得脱然无事。更有多案,均发回重审,潦草结案。其中玄机令人遐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