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太子回京第1/2段
阴雨天的街道上,人迹寥寥,略显清冷。
偶然有打伞的行人走来,踏着光滑湿亮的青石板路,溅起细小的水珠,倍显神色匆匆。
南京城的城门处,站着密密麻麻的文武百官,皆身穿素服,面色凄苦,不停地眺望着远处的方向。
这些人都是朝廷中响当当的大人物,平日里都难得一见,但是此刻却沉默的站在风雨中,丝毫不敢乱动。
远处,一面白色的旗帜出现在众人面前,朱雄英与朱允炆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一面巨大的棺材。
见到棺材的那一刻,所有的官员都齐齐跪地,痛哭流涕。
“恭迎太子殿下,太子妃回京。”
余德海尖锐悲怆的声音响起,百官齐声高呼:“恭迎太子殿下,太子妃回京。”
朱雄英面无表情的穿过百官,一路向宫内走去。
内阁的杨思义与凌汉对视一眼,眼中的担忧溢于言表。
在将朱标的遗体安置妥当后,朱雄英第一次以监国太孙的身份出现在朝堂之上。
凌汉这些日子的身体其实也不好,但是如今朝堂动荡,不亲自上朝他实在是放心不下,看着还处于悲伤情绪中的朱雄英,他不得不站出来劝诫:“太孙殿下,如今朝堂之内动荡不堪,当务之急是在处理好积压的朝政和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身后事啊。”
杨思义与凌汉站在一起,苦口婆心的劝说:“是啊,殿下,在太子殿下离京之前,整个工部的官员几乎被裁撤干净,现在军备司和船舶司还在锦衣卫的手中,该怎么办,您得拿个主意啊。”
两位内阁大臣的话,朱雄英自然听了进去,虽然现在他的内心依然很悲痛,但是作为监国太孙,现在的烂摊子,必须由他撑起来。
只是略微的沉默了半刻,朱雄英重新抬起了头,眼睛中闪过如往日般睿智的光芒,声音有些沙哑的道:“将所有被罢免以及被扣押的官员统统放出来,官复原职,在被扣押期间,俸禄照常发放,另外,所有的锦衣卫都撤回来,军备司与船舶司重新归工部节制,至于太子殿下的身后事,唐阙,这是你礼部的差事,说说吧。”
其实早在大明立国初期,皇子和太子的丧葬制度都有固定的流程,但是不一样的是,如今去世的太子可是监国太孙的父亲,自然要按照最高的规格。
清了清嗓子,唐阙沉声道:“回太孙,按照规制,朝廷当辍朝三日,由礼部奏请,宗人府,太常寺同时派遣官员,举行丧葬仪式。”
“由翰林院,根据太子殿下生平,撰写祭文,墓志铭。”
“由工部派遣官员,搭建陵寝,由钦天监算好时间,准备下葬。”
“国子监派遣学生,向其余藩王属地递送讣告,由礼部派遣使节,通知周边各国及附属国,前来拜谒。”
“皇上,皇后,太孙,太孙妃,京城的文武百官都要祭祀太子,设祭坛十三座,以示哀悼。”
“其余各地的官员也要各设祭坛祭祀太子,以示追思。”
“太子殿下直系后代,宫人,需服丧三年,只准穿粗布麻衣,不能穿绫罗绸缎,另外,东宫内不得歌舞嬉戏,婚嫁皆免。”
“各地藩王需服丧一年,一切如上。”
听着唐阙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丧礼的流程,朱雄英忍不住出言打断道:“行了,既然礼部已经有了章程,照做就是,但是辍朝三日不妥,如进朝廷之内积压的政务太多,容不得休息,照常上朝,其余都按照规制行事即可。”
既然太孙都发话了,唐阙也识趣的闭上了嘴巴,自觉的退了回去。
随后,陆陆续续有官员提出了很多政务上的问题,都被朱雄英三言两语之间解决,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谨,让文武百官纷纷拜服。
在解决完百官的问题后,朱雄英的神色一变,整个人变的杀气腾腾,语气中也充满了冷冽。
“既然诸位的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那咱们就说说太子遇刺一案,根据调查,此案脉络已经清晰,前兵部尚书吕本,因为不满朝廷对他的判罚,怀恨于心,集结了以吕氏家族为首的世家势力,伙同乌斯藏地区部落以及倭国的军队,在我大明领土明目张胆的对当朝太子展开刺杀,导致太子,太子妃当场死亡,随行官员以右都御史林不群为首的十七名官员阵亡,随行京营士兵几乎全军覆没,幸亏信国公;“各地藩王需服丧一年,一切如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