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猛火油柜第1/2段
明军三万人马乘船驶入沽河之中,浩浩荡荡往北行进。
沽河自古以来就是山东东部地区一条重要河道,由大沽河、小沽河、胶水河汇流而成,入海口还算开阔。
三四月份,积雪消融,雪水流入河里,成为春汛。此时河水暴涨,给明军船队带来了方便。
但不管怎么说,河流与海洋不可同日而语,水面窄了,水流浅了,故而明军船队动用的是小型战船,粮食、火炮也没有多带。
沿着沽河北上,进入登州地界,便是大沽河水道了,水流减少,河道更窄。
郑成功完全不把这些情况放在心上,只管催促前行,他对将领们道:“攻打莱阳城,首要的是拿下大沽河东岸的莱西县城。只要收复了此地,莱阳城便无遮无拦暴露在我军兵锋之下。”
长平公主站在船头,耳朵里听着郑成功的话,眼睛里看着船队行驶的情况,心里暗想:“三万水师涌入小小的大沽河里,船只满满当当阻塞了河道,难以机动,万一敌人有伏兵,如何迎敌?”
她转头对郑成功道:“忠孝伯,我看咱们还是舍船登岸,从陆路杀往莱西县城。”
“走陆路太慢了,而且我先前已经说过,我军的优势在水上,不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公主殿下,请您放宽心,今日下午就能兵临莱西城下了。”
长平公主皱了皱眉头,不再说话。
又行出数十里,到了下午申时,船队来到一处河湾。从此处河湾登岸,便能去往莱西县城。
最前面的数十条战船率先驶入河湾,后面的则挤在河道里,延绵数里。河湾处长着一片芦苇荡,枯黄的芦苇叶随风飘摇,一眼看不到头。
见到此种景象,长平公主顿时警觉起来,道:“忠孝伯,此地险恶,快让船只就近靠岸,将士们立即登岸吧。”
郑成功也看出了端倪,道:“嗯,倘若芦苇荡里有伏兵,确实有些棘手!来啊,传我将令……”
话没说话,却听得鼓声隆隆,芦苇丛剧烈摇晃起来,数十条小舟从芦苇荡里杀了出来。
“果然有伏兵!”郑成功喊了一声,叫道,“迎敌!”
到了此时,郑成功仍旧没有把这些敌人放在眼里。也不怪他托大,实在是这起群伏兵太寒酸了。
他们驾驶的小舟一看便知是临时征用的渔船、渡船,在明军庞大的战船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仿佛鸡蛋碰石头。再看船上的敌人,顶多每一条船有十人左右,全部加起来不足五百人。
在郑成功眼里,敌军装备没眼看,人数又少,何足惧哉?
敌军战船驶出芦苇荡之后,急速前行。距离明军最前方的战船还有数百米,敌人突然掀开船上的苫布,抱起一个个土罐往水里倾倒东西。
不多时,水面上飘着一层黑得发亮的油,且气味十分特殊。
长平公主叫道:“是石油,敌人想要火攻!”
我国人民发现和使用石油的时间为世界最早,据稽考,至迟在三千多年前就已开始。
《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是关于石油最早的记录。东汉班固所着的《汉书·地理志》中写道:“高奴县有洧水可燃”,则是最早的关于石油产地的记录。
后来,我国古代人民,除了把石油用于机械润滑外,还用于照明和充当燃料。到了唐宋时期,石油已经普遍在战争中使用。
宋代着名科学家沈括,他在百科全书《梦溪笔谈》中,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统一命名为石油,并且预言石油在未来会“大行于世”。
故而长平公主知道石油,不足为奇。
又因为受到皇帝陛下的影响,长平公主认真拜读过宋应星所着的《天工开物》,此书把长期流传下来的石油化学知识作了全面的总结,对石油的开采工艺作了系统的叙述,愈发加深了长平公主对石油的认识。
也不知道敌军到底带来了多少罐石油,倒了一罐又一罐,河水变得腻腻乎乎黑黑亮亮,气味刺鼻。
长平公主并不知道,山东潍坊一带盛产石油。当初张尚贤留意到此物之后,派人打井采掘,暗地里储存了不少,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快拦住他们!”郑成功吼道。
士兵们要开枪放炮,长平公主跺脚道:“不要用火器,用弓箭压制住他们的势头,其余人快速离国古代人民,除了把石油用于机械润滑外,还用于照明和充当燃料。到了唐宋时期,石油已经普遍在战争中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