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大全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直接经验和认识。

  解释:比如农民通过种地实践,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工人通过生产实践,掌握生产技术。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的新问题、新需求推动着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

  解释: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中的新挑战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否正确,只有通过实践的结果来检验。

  解释:一种新的医疗方法是否有效,需要在临床实践中验证。

  4. 实践决定认识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实践领域和实践方式决定了人们认识的侧重点和表达形式。

  解释:科学实验的实践产生科学理论,艺术创作的实践形成艺术表达。

  5.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解释:基于科学规划的城市建设能促进城市发展,而错误的规划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6.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将观念中的东西直接变为现实的存在。

  解释:建筑工人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将图纸上的构想变成实际的建筑物。

  7. 实践具有社会性:人们的实践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解释:工厂的生产是众多工人协作的结果,体现了实践的社会性。

  8. 实践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

  解释:古代的农业生产实践与现代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实践有很大差别。

  9. 实践的反复性: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实践和反复修正。

  解释:新药的研发需要经过多次临床试验和调整。

  10. 实践的无限性: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和永无止境的。

  解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探索和实践领域不断扩大。

  11. 实践的多样性: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等多种形式。

  解释:科学家在实验室的实验、社会学家的调查研究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实践。

  12. 从实践到认识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通过对实践现象的观察和积累,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解释:从观察到的大量天气现象,总结出气候规律。

  13.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将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检验和发展认识。

  解释:把科学的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效果。

  14.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观性和表面性。

  解释:初到一个城市,对其的第一印象就是感性认识。

  15.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和深刻性。

  解释: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得出经济发展趋势,这是理性认识。

  1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解释:没有对事物的直接感受,就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论。

  17.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认识。

  解释:在艺术欣赏中,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审美理论。

  18. 实践是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每一次实践都能使认识更进一步。

  解释:不断的医疗实践推动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

  19. 实践中的错误抽象性和深刻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