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思想第1/3段
1. 全面分析战争形势:从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解释:这种全面性的分析方法避免了片面和孤立地看待问题,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战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2. 矛盾分析法的运用:深刻剖析敌我双方的矛盾,包括力量对比、战略战术等方面的矛盾。
解释:通过分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相互转化,为制定战略策略提供依据。
3. 发展的观点看待战争:认识到战争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敌我双方的力量、形势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战略战术也应相应调整。
4. 强调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解释: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改变不利局面,争取胜利。
5. 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依靠。
解释: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能够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精神动力。
6.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的阶段划分:体现了对事物发展阶段性的准确把握。
解释: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策略,为战争的全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7. 持久战中的战略与战术结合: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灵活多变。
解释:在总体方向明确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战术行动。
8. 以弱胜强的可能性: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解释:通过正确的策略和不懈的努力,劣势可以逐渐转化为优势。
9. 战争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认识到战争既有其必然的规律,也存在偶然因素。
解释:在遵循必然性的同时,要善于应对偶然事件,把握机遇。
10.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基于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解释: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失望,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战略。
11. 辩证看待敌我优势劣势:优势和劣势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解释:我方的劣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优势,敌方的优势也可能因我方的努力而削弱。
12. 全局观与局部观的统一:既要关注战争的全局形势,又要重视局部战役的胜负。
解释:局部的胜利可以积累为全局的优势,全局的战略指导局部的行动。
13. 量变与质变的原理: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斗争,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解释:在持久战中,不断积累小的胜利,最终实现战争形势的根本转变。
14.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自身的团结和努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解释:外部的援助和支持只是条件,自身的强大才是决定性因素。
1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认识到抗日战争既有战争的普遍规律,也有其特殊的国情和特点。
解释:根据中国的特殊情况制定独特的战略战术。
16.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结合:在战争中既要积累感性经验,又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解释: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科学的理论指导战争。
17. 事物的相互联系:战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解释: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实现全面的抗战。
18. 抓住主要矛盾:在战争的不同阶段,明确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
解释:例如在战略防御阶段,保存实力、抵御进攻是主要矛盾。
19. 否定之否定规律:战争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不断否定旧的策略,形成新的策略。
解释: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推动战争走向胜利。
2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是否有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解释:根据实践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战略战术。
21.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战争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曲折和反复,形成科学的理论指导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