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贫困户第4/4段
“谁说不是呢?东边那位姓赵的钉子户是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咱村这张老汉是宁可让羊住好屋子,也不愿给自己建房子。啥人都有,怪了去了。”
说话间,俩人到了骆峰院门口。
骆峰邀请道:“进屋吃饭吧。”
阿曼太摆摆手,“不了,叔,我现在就回乡里。”
骆峰见他推着摩托车就要走,直嚷嚷,“我家不进,你总得回家看看你爸妈吧?”
阿曼太瞟了眼旁边的父母家,摇头道:“没时间,书记和乡长等我的话呢。”
骆峰目送着阿曼太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地离去,自言自语道:“这个阿曼太过家门而不入,也真不易呀!看来,乡里当头头不易,这老二待的乡比这人口多两倍了,怪不得他不回家看看呢,怨不得他,哎---怨不得他呀!”
李羽站在院子当中喊道:“老骆,站外面嘟囔啥呢?”
骆峰双手背在身后,慢悠悠晃进来,“看阿曼太三过家门不入,我想起了老二骆江。他跟阿曼太一样都是管扶贫的,他那个村人口可比咱沙枣树乡多了去了,肯定忙得脚不沾地,这两年很少来看咱,怨不得他。”
李羽撇撇嘴,嗔怪道:“现在想通了?谁前阵子说自己养了个白眼狼?”
骆峰憨憨一笑,“我这个当爹的糊涂嘛,哪天让老三到市里送货顺便给老二带些老母鸡啥的,补补身子骨,他这个当干部的,费力又费脑子,不容易啊。”
李羽戏谑,“等你想到这,黄花菜都凉了。上次老三从他那里回来,牛娉告诉老三,咱老二每月的工资拿不回来几个子儿,他没日没夜加班不说,给贫困户买药、买种子化肥,有时候还得给贫困户的孩子交学费,那点工资,能落几个。”
“哎----”骆峰一屁股坐在台阶上,抱着头沉思着。
李羽从铁丝上收回晾晒的衣物朝楼上走。
骆峰猛地抬头商量着,“老婆子,孩子们大了,也都挣不少钱,老大两口子带学生补课挣不少钱,他俩工资不低。老三、老四没成家,他俩挣得钱更别说了,小海也成了有钱户。我看这几个孩子,也就老二家的日子过得紧巴些,别看他是个小头头,就他那党员的觉悟,一门心思放在扶贫工作上,哪能想到自己的日子,也亏了牛娉家条件好。要不,咱给他几个?”
李羽嘴角噙着笑不接话。
骆峰跟在她屁股后面,着急道:“你倒是同意不?”
李羽见他心急火燎的,笑答:“你呀,这个当爹的,还真不如老三这个当弟弟的,老三上次给牛娉留了千把块钱。老三说了,家里的油面啥的,有多的就给老二捎带过去。”
骆峰心中宽慰许多,摇着头讥诮道:“这老二忙着扶持乡里的贫困户脱贫,可他自个儿倒成了咱家的贫困户,还得靠家里人帮着扶持脱贫。”
李羽朝他翻个白眼,轻啐道:“别说风凉话了,让老二听到,心里多难受。”
她又说:“你说的也倒是实话,一点不假。看来,年底的优秀党员又少不了他。”
骆峰一脸的嫌弃,“要那个优秀党员的名声能当吃当喝?还不如给他多发两个钱来。”
“钱钱钱,就知道钱,我看你是被钱蒙了眼睛,老二是吃公家饭的,能跟他两个弟弟一样嘛?说你大老粗,还真没文化。”李羽气的轻斥。
骆峰梗着脖子,不服气地辩解着,“老二把钱全给了贫困户,那他一家三口吃啥喝啥?!总不能喝西北风吧?!”
李羽沉默不语,她知道骆峰的话有道理。
隔壁的巴格达提和沙拉夫妇俩,也是经常给在乡政府上班的小儿子阿曼太隔三差五送些羊肉。
看来,乡政府上班的干部那微薄的工资,要是每月给贫困户捐点,乡干部自己也就勉强维持一家的生活。
在新疆,不少类似骆江、阿曼太这样的乡村干部和基层党员,不忍心看到贫困户穷困潦倒的生活,没人宣传,也没有硬任务,默默地自掏腰包帮助贫困户。
这样的乡村干部大有人在,这些富有爱心、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反而也成了亲人们扶持帮衬的“贫困户”。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