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据记载,东汉章帝时,犍为郡(后世自贡市)地区即开始生产井盐。其中又以江阳县(后世富顺县)、南安县(后世荣县)产区尤为丰盛。

  历代盐工在犍为先后钻井多口,有的井深达1000米,即使以平均300米计,也等于是凿穿了四百多座珠穆朗玛峰。

  当然了,早期由于生产力的限制,钻井不深,顶多也就一两百米。而且盐业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分工很细,工序繁难,工程费用和设备投资颇多,其风险不是一般的小商户能够承担的。

  所以早在汉武帝时期,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政策。但是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策,他们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

  换句话说,有钱大家一起挣,不能让你官方一家挣了。

  如果说汉武帝的武器是军队,而贤良文学派的武器者是儒家言论,跟你讲道德,说仁义。

  汉武帝也很无奈呀,谁让自己独尊儒术呢?

  到了东汉末年的乱世,官方对民间世家财阀的控制力有所减弱,甚至有意妥协,导致益州官方对盐业的控制力不足。

  这一点,王连以前也跟李奇提过,只是李奇还没有顾得上来。

  现在李奇有了足够的实力和权威,准备回过头来整治一下盐业,打算将盐业进一步控制在官方的手中。

  当然,如果李奇现在说“我要把你们手上的盐井都没收了”,那肯定是不行的,那会出大乱子。

  一代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故而李奇亲赴犍为郡考察了一下当地的盐业生产现状。

  现在的开采,采用楼架,安装定滑轮汲取卤水来提高采卤效率;又在煎盐时采用温锅热卤水蒸发水分,以节约燃料。生产技术较之以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投资额巨大,经营井灶的盐商大多数凑资朋充,采取合伙制度。

  这就好办了!

  李奇打算也跟他们合伙,然后凭借资金实力逐步掌握主控权。

  回到成都以后,李奇将益州四大家族(李、任、贾、王)重新聚在一起,商讨盐业大计。

  这四大家族原本就是益州的世家豪强,因为支持李奇入川,押对了宝,这些年更是发展得顺风顺水,实力更上一层楼,已经远不是普通的小世家能够相提并论的。

  只要摆平了这四大家族,其他的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李奇首先提出问题:“近来盐价上涨,很多老百姓都吃不起盐了,诸位有何感想?”

  任东曾是犍为郡太守,现在是犍为郡的“太上太守”,就盐业一事,有相当的发言权。

  任东道:“基本的供应还是没有问题的。盐嘛,有就行了,又不能让他们当饭吃。”

  其余几家纷纷点头,只要老百姓能够活得下去就行了,其他的哪有自己赚钱重要啊。

  李奇道:“诸位放心,我绝不会耽误大家发财的。我想的是,既然盐成了紧俏物质,又随着商路的开通,能够为大家谋取福利,为什,实力更上一层楼,已经远不是普通的小世家能够相提并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