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我也是人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希望你能够仔细和我们讲讲。”

  把访谈尽可能集中在趣味性上,而不是技术本身,这是央妈在采访开始前反复和主持人强调的。

  陈元光想讲什么是他的自由,主持人绝对不能带有诱导性质,去问一些技术细节。

  “其实还是华国航天一直都有围绕电磁驱动做研究,然后在常温超导出现之后,他们的电磁驱动往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在一些技术细节,以及想象力上可能需要做一些突破,然后当时航天局方面就找到我,问我有没有想法一起合作。

  正好光甲航天也要做空间站,不管是法兰西还是蓝色起源,包括一些潜在订单,我们的空间站订单特别多,少说也得发射几十个空间站模块上天。

  哪怕是有开拓者系列的可回收火箭,这个成本还是扛不住,我认为电磁驱动有可能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大家也知道,空间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太空城市项目,它对太空运载的需求是空前的,按照总的重量来算的话,至少也是和星链一个等级。”

  星链卫星一直在迭代,从第一代的260公斤到最新2.0版本的1.25吨。

  星链的总发射质量不好估计。

  “考虑到发射的规模,SpaceX的思路是星舰,也就是超重型的可回收火箭,因为和SpaceX相比,我们在发动机上没有优势,我们做超重型可回收火箭,很难超过SpaceX。

  我觉得电磁驱动也许会是一条路,正好电磁驱动的各方面其实都很成熟,不仅仅是电磁驱动华国航天局那边做的研究已经很具体了。

  包括一些电驱动火箭也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方案,我加入进去之后的工作更多是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想法。

  通过捏合不同项目组实现目的。

  这次的神舟-光甲号就是我们的成果之一。

  马上我们会发射太空回收装置,并且进行一次完整的神舟-光甲号发射到回收的完整过程的全程直播。”陈元光侃侃而谈。

  “和纯电火箭相比,复合动力可回收火箭更加重要。

  这次发射只是在为复合动力可回收火箭做预研究。”陈元光说。

  女主持人睁大双眼,看着屏幕里的陈元光问道:“是因为复合动力的可回收火箭技术难度更高吗?”

  陈元光想了想:“倒也不是,而是因为电驱动用的电驱动发动机,它的推力还是不够,导致即便有电磁驱动的初始速度,它能够运上太空的重量是很轻的,只有100KG,这个重量和空间站模块动辄几吨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这么低的运载量,对我们来说它更多是用来发射可光学卫星、雷达卫星、物联网卫星、互联网卫星这些。

  当然它也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只是对光甲航天来说意义不大。

  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这几年国内新能源车很火,大家都在自动驾驶上发力,这就涉及到光学卫星,可以用于自动驾驶功能的增强。

  像吉利,之前搞过一个计划,计划通过72颗卫星,来增强他们的自动驾驶功能。”

  吉利整的计划叫未来出行星座计划。

  “他们用的是时空道宇的GSP100光学卫星平台,大概质量在1000千克。

  时空道宇还有一款GSP50,质量就只有70KG,只是后者的使用寿命比较短,前者使用寿命更长,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吉利选择了前者。

  但神舟-光甲号推出后,发射一枚100千克以下的火箭就和喝水一样简单,每千克的发射成本只要100rmb不到。

  也就是说吉利发射一枚GSP50,只要他们的发射成本只要7000块钱的时候,吉利一定会选择用GSP50来组网,而不是GSP100。

  不仅仅是吉利,对于华为来说,他们同样可以选择100千克以下的光学卫星和通信卫星,来为他们的业务增加服务。

  它在商业上是有价值的,尤其对于新能源和智能手机产业来说。

  我估计节目播出之后雷师兄就要来找我聊合作了。

 &emmsp; 这次发射只是在为复合动力可回收火箭做预研究。”陈元光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