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兴华军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众人面色皆是一正,纷纷竖起耳朵,听高衡说话。

  “第一,就是军队,军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如果没有军队,我们将一事无成,也不会有安定的生活环境,安南人畏威而不怀德,若不是我们接连几次击败了他们,我们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所以既然我们的人口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要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们就要大力加强军队的建设,本将决定,扩军。”

  “扩军?扩军?”众人立刻窃窃私语起来,大堂上响起了一片嗡嗡声。

  高衡肯定道:“不错,扩军。军师,你来介绍一下我们的人口情况。”

  成子龙清了清嗓子道:“诸位,我求活旅治下人口,最开始有一万,经过多次和安南朝廷的交换和邻近地区一些侨民的投奔,我们现在拥有的人口是五万两千三百四十六人,大约是一万多户,并且还有六千战俘充作苦力,总人口数接近六万,已经相当于脱县原有人口的两倍。”

  “嚯!这么多。”众人发出一阵惊呼,这些武将们对人口倒是不太关心,或者说对数字不太敏感,六万人口,若是放在大明,当然不算什么,大明境内一个稍微有点规模的县城估计都不止六万人,但是在安南北部,一下子聚集将近六万人,已经算是很大规模的数字了。

  “大家都应该听清楚了,如此一来,我们的军队就必须要进行扩大,军队是我们的基本盘,六万人口,战俘也是劳动力的一部分,这些战俘本将是不会把他们招进军队的,但是他们可以腾出不少青壮男子的份额来,所以我军应扩军至六千人。”高衡斩钉截铁道。

  “六千人?”众人对这个数字感到惊讶,原先求活旅可是一直只有两千人的规模,六千人可是扩大了三倍,本来按照古制,一个旅有三千人,虽然他们叫求活旅,可是从来没有满员过,现在一下子征召六千人,等于是两个旅的人马了。

  其实这个数字也是高衡和成子龙经过精心考量的,古代的生产力跟后世的生产力不同,并且当兵的标准也不如后世高。以华夏的几个时间段来举例,比如战国时期,一般认为,军民比例就是十比一,也就是十个人当中有一个士兵。

  到了后世,华夏的人口不断扩大,军队比例才降了下来,比如大明全国有兵一百余万,而根据后世的史学家测算,明末华夏已经有上亿人口,如此看来,军民比是八九十比一,但实际上,明末群雄割据,各种混战不断,比如李自成动不动就能拉出百万大军,所以实际上的军民比例会更高。

  求活旅和侨民们生活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安南是敌对方,他们取得了安南的土地,安南人肯定忍不了。而众人不知道,高衡却知道的是,再过几年,华夏易主,明廷灭亡,到时候局面会更加混乱,乱世之中想要自保,没有十分之一的兵马肯定不行。

  苏联在二战中曾经征召了两千多万人,占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五,若是战争继续发展下去,他们还能征兵,按照后世的理论,极限动员的情况下,可以把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全部拉上战场,当然,那样太夸张了,百分之十的比例还是比较符合求活旅的情况的。

  如果日后条件改善了,再把军队的比例降下来也不迟。

  “不错,就是六千人,求活旅这个名字也可以变更了。”高衡又道。众人更是惊讶,求活旅这个名字已经用了数月,众人也已经习惯,这么快就要变更吗?

  高衡起身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从今往后,我们不再是临时武装,而是要建立一支正规的军队。我们的民众都是侨民,有汉人、也有苗人、彝人、壮人,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华夏的一员,都是曾经生活在华夏这片热土上的人,所以我们身在海外,也要以兴盛华夏为目标,我们的军队就叫兴华军。”

  “兴华军。好名字。”吴荣第一个赞成道。王奇、宋志等人也是点头,王奇道:“将军,此名大气,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也觉得是个好名字。”

  见众人赞同,高衡又道:“兴华军既然成立,军制我们也要定下来,六千人分成两个旅,一千人为一营,两百人为一连,五十人一排,十人一队。此战结束后,我们收获颇丰,缴获的物资有战马数百匹,战象五十头,本将以为,先成立一个骑兵营。包含八百骑兵和两百象兵。”

  “此外,此次缴获火铳无算,加上我们原先装备的火铳,可以成立两个火铳营。另外还有大三倍,本来按照古制,一个旅有三千人,虽然他们叫求活旅,可是从来没有满员过,现在一下子征召六千人,等于是两个旅的人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