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凛冬将至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哦?”成子龙也是一惊,李定国他们都听说过,跟清军连番鏖战,和秦良玉一样,都是英雄豪杰,这个世道,但凡是跟野猪皮对抗的,都是仁人志士,但李定国的活动区域一般都在湖广,怎么这回会派人去云南跟兴华军联络。

  成子龙一目十行看了一遍情报,捋须道:“嗯,看来他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建虏欺人太甚,竟然连逃难的民众都不放过。”

  高衡道:“既然如此,我们更要接应一下,既然人家已经开了口,而且人都到了乌蒙府,我军必须出兵接应,清军在周围清剿明军和义军,最终是要跟我们决战,虽说我们按兵不动积聚力量以求一锤定音,但是到了家门口的民众,我们必须救。”

  高衡抽出令箭道:“立刻发令给景冲、郭俊良等人,让他们调兵在寻甸一带布防,另外让沐王府也出兵协同,准备接应。”

  好在,这个地方的接应难度比较低,从地图上看,东川府跟昆明的距离非常近,中间就隔了一个寻甸,而昆明本来就是云南的首府,沐王府的驻地,也是兴华军重点驻扎的地段。所以在昆明附近,兴华军重兵云集,足足有一个军的兵力,接应李定国,一点问题都没有。

  命令从统帅部传递出去,立刻发往云南。而与此同时,统帅部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陆涛的情报军一直在周边地区活动,将清军的情报不断收集汇总到统帅部来。站在高衡的角度,恐怕距离跟清军决战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周围各个势力已经被清军扫平,现在是十一月,十个军的兴华军也已经成型,具备了战斗力,到了跟清军一较高下的时候了。

  高衡发完命令,起身推开了会议室的窗户,一股初冬的寒风直接从窗户灌了进来,高衡缩了缩脖子,负手道:“诸位,凛冬将至!”

  十一月底十二月初,整个华夏大地已经只剩下了两股势力,一股自然就是清廷,自从多尔衮亲征领兵南下之后,清军一路势如破竹,目前除了广东沿海的壕镜和广西、云南之外,原明朝在大陆上的实际控制区已经被清廷全部占领。东部的台岛暂时由郑成功占领,但是郑成功经过南京战役之后实力大损,也没有能力单独对清军发起新的攻势,对于多尔衮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实际上就是两股势力的对决,另一股就是兴华军,从地图上看,广西大部、云南全境以及琼崖全岛都控制在兴华军的手里,兴华军还能得到来自高原的和硕特汗国的援助,已经安南黎朝的援助,但即便是这样,总兵力依然较少。

  除了兴华军本部的十个军十五万人之外,黎朝支援了一万五千辅兵,这些辅兵没什么战斗力,顶多能当做运输队和民夫进行使用,另外就是固始汗那边集结了一万五千军队,固始汗倒是真心帮助兴华军。当然,这个真心说的不是固始汗跟高衡有什么拜把子的交情,而是完全从和硕特汗国的利益出发。

  一方面,固始汗跟兴华军的贸易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清廷什么德性固始汗清楚,之所以不跟清廷展开贸易,就是因为清廷本来就没什么信用,一个信奉弱肉强食的渔猎民族,指望跟他们大规模贸易估计是不行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清廷会直接威胁固始汗的统治,一旦兴华军灭亡,和硕特汗国绝不会善终,唇亡齿寒的道理固始汗还是明白的。

  既然如此,那就没得选,只能跟兴华军站在一起,所以固始汗这一次也是拿出了看家本领,调集了一万五千精锐骑兵,除了自己的本部人马之外,还从甘丹颇章征集了数千精锐,硬是拼凑了一个军的骑兵力量,交给自己的儿子达延鄂齐尔,让他领兵助兴华军一臂之力。

  所以实际上,为了冬季决战,高衡方面准备了十八万兵力。而相对的,清军可就厉害了,本来多尔衮南下之后,算上济尔哈朗和多铎的人马,大军重新回到了三十万之数。又收编了孙可望的人马,大军进一步扩充到六十万。然后再清剿外围的残余势力,收编整合、裁汰老弱之后再得十万人马,总兵力达到了七十万,这可是多尔衮这辈子都没有指挥过的强大兵力。

  别说是多尔衮没指挥过,就算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没指挥过如此多的人马。古代,打仗往往号称多少万人马,这是个虚数,目的是为了震慑对方,可是哪有像多尔衮这么操作的,七十万大军竟然是实数。

  有人会说,七十万大军的粮草从何而来,这个简单,多尔衮直接将蒙元那一套搬过来,除了在后方集结的粮草之外,前面就是打到哪里抢到哪里。还别说,虽然华夏北方经过明末的连年战乱,已经民生凋敝,但是南方的情况要好很多,月初,整个华夏大地已经只剩下了两股势力,一股自然就是清廷,自从多尔衮亲征领兵南下之后,清军一路势如破竹,目前除了广东沿海的壕镜和广西、云南之外,原明朝在大陆上的实际控制区已经被清廷全部占领。东部的台岛暂时由郑成功占领,但是郑成功经过南京战役之后实力大损,也没有能力单独对清军发起新的攻势,对于多尔衮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