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粮食隐忧第2/4段
当然,民众所耗粮食也不是勉强支取,而是要拿铜钱、银两来购买,或者通过赈工来换取,但是粮草的总量摆在那里,吃完了就没了。
哪怕是节衣缩食,也支撑不到秋收的那一天。何况朱雀军直面大坝军民府、泸州府鞑子,血战随时会再次发生,一旦战车运转,粮粖的消耗更将是成倍的上升。
李芗泉对数字很敏感,他心里默算一遍,皱眉道:“伍监州,你这个耗用我认为是没错的,但是,粮草总量的这个数据有问题,少了两千五百担左右,为什么没有统计上来,去哪了?”
伍思成没有想到李芗泉记忆力如此惊人,原来在这位大人的心里,早就有了一个数据,他顿时脸色一红,尴尬的道:“知州大人,这件事我一直在查,总数确实少了两千五百担,但现在还没有查出来结果。”
李芗泉脸色更是一黑:“如果是登记或统计错误,我能原谅,但要确认原因,为何数据有问题,然后是怎么改善,要有方案。如果,我是说如果,查实有人贪墨,一律严惩不贷,该抓捕抓捕、该关押关押、该砍头砍头,朱雀军、长宁州始创这才几天,就出现这种事,我的态度是零容忍,先从仓廪吏开始查,直至查个水落石出,无论老鼠多大,杀一儆百!”
仓廪吏员自古以来都是个肥差,仓廪的管理也是伍思成的管辖范围,听到知州这么说,伍思成尴尬的回复:“大人息怒,伍某三日之内,必给大人一个结果!”
“好,这件事你安排,我先看你的调查结果。这件事也提醒我,必须要有一个部门来监督,人性本恶,没有制度、没有有力的监督,一定会出问题。我们言归正转,继续讨论粮草的事情,这才是重点。”
上回李芗泉对十二姐说刘悌廉是这里的主薄,其实主薄在梅硐城有好几个,并且都没有给予告身,说白了还只是个临时工,充其量不过是个吏员罢了。
在这件事情上,李芗泉一直没有同意伍思成提议抽一名有经验的吏员担任真正的、有告身的主薄,是因为他一直在等刘悌廉的成长,这个机会必须要留给自己人,否则长宁州的文官,一定是伍思成一手遮天,这是李芗泉不愿看到的。
现在朱雀军里,逐步朝各方势力相对平衡在走,张靖系独大的情况,已经在改变了--特别泸州系,将随着汪文涛赞画地位的稳固、黄麻的加入,而成为朱雀军中第二股强大的势力,反而长宁军系排在第三了。
在李芗泉的谋划中,未来的文官班底里,刘氏必须有一席之地,还要有山都掌系、单先系等等,同样形成各势力的平衡的局面。
让他们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才是一个良好的局面,否则,如果一家独大,自己就会变成傀儡。
看着这本账目表,李芗泉故意紧锁眉头:“我还以为可以撑上一年呢,却不过五六个月,若再打一次大战或人口增加,岂不是连秋收也熬不到,形势竟如此严峻乎?不行,我们得立即开会商议,讨论如何筹粮的大事,伍大人,州府多来几个,特别是刘悌廉,让他也来参加,集思广义。”
在凌霄城时,伍思成早就认识了刘悌廉,但他认为这位刘氏少族长过于懦弱,成不了大器。现在李芗泉不仅将他塞到州府,在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上,也会的提到要他来旁听。
显然,这位知州大人在有意的培养刘悌廉。伍思成是为人固执,但固执不是蠢,两人暗自较劲几番下来,甚至伍思成提到刘悌廉不适合,但李芗泉不为所动,坚持要用。
并且这位知州大人的脾气,就是开始还能跟自己讲道理,提的次数多了,压根就没耐心,动不动就是“到底谁说了算”。到后面,伍监州也不再坚持了。
“岚清嘛,此人过于谨慎,不过文案方面,上手蛮快,做事细心,伍某安排他先代办仓廪管事勾当,顺道查核二千五百担粮草的去向。”
李芗泉暗骂一句:“你这是要把刘悌廉往火山上烤啊,行,我私下里传授他几招,到时让你看看,能不能管好!”
“好,走走走,这里我不练了,去开会!”
伍思成心里一宽,这就对了,那些所谓的“队列训练”,都是些花架子,如何筹粮才是正事。哪知李芗泉拔腿就走之时,居然对着校场上来了一句:“良臣,我去开会,在开饭之前,他们必须继续练齐步走,但你得给我盯紧了,谁偷懒,就罚站军姿两柱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