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小试牛刀第1/3段
“报仇!”
“报仇!”
五万黄巾士大喊大叫,气势惊人。
后面的人根本不清楚前方发生了什么,本能的跟着喊了起来,声音传向了轩辕关城墙。
丁原听着远处传来的喊声莫名其妙,不过看着远处似乎是要进攻轩辕关了。
秦末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说道:“诸位将士!我军至此已行两千余里,只有来路,而无归途!不破洛阳,誓死不归!一过此关,便是旋门!列位将士,随我洛阳庆功!”
“愿听军令,万死不辞!”
黄巾将领带着所有黄巾军齐声高喝,声震山林,气势冲霄。
秦末见状拔出长剑,高声喝道:
“进攻轩辕!”
进攻的鼓声响起。
一时间喊杀之声冲霄而起,气吞山河!
黄巾军开始了向前推进,气势汹汹,看起来颇具威风。
不久,战斗开始打响。
一万余人的先锋部队推着攻城的器械向着轩辕关缓慢靠近,而城墙上投石车顿时抛起了带火的巨石,砸向了城墙下面的黄巾军队伍。
黄巾军被巨石击中,顿时出现一片伤亡,但是依旧坚持前进,而且将领们的勇敢激励了黄巾军的士气,让黄巾军的前进速度加快了许多。
“放箭!”
丁原看着离城墙不远处的黄巾军大吼道。
“咻!咻!咻!”
箭雨如同暴雨般向下倾泻。
黄巾军的前锋部队不断有人被箭雨击中,鲜血流淌,纷纷倒下,鲜红的血液混杂在黄土中,看起来触目惊心。
一名黄巾统领见状,大声怒吼道:“躲进木幔车下面!继续进攻!”
木幔车,是一种装有木板作掩护的攻城车。
是用在攻城在对付守城方类似箭石等投掷物时想出的办法,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能对抛射物进行缓冲,从而减少伤亡。
黄巾军冒着箭雨和飞石,奋不顾身的前进。
城墙上的丁原见状皱紧了眉头。
心里不由得有些着急,这些黄巾贼的确悍不畏死,他担心自己守不住轩辕关。
今天只来了五万人,肯定是为了试试水。
保不齐哪天四十九万大军就发动总攻,靠人数也能怼下整个轩辕关的。
丁原的想法刚一落地,就听到城墙下喊杀声越来越大,显然黄巾军已经冲到了城墙下面。
指挥作战的一名黄巾统领,见前锋部队搭好飞桥,立刻命令重弩手将弩箭射向远处的城楼。
飞桥:是保障攻城部队通过城外护城河的一种器材,又称为“壕桥”。
这种飞桥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用两根长木头,在上面钉上木板,为了搬运方便,在下面安上两个木轮就可以随军行动了。
如果护城河较宽,还可以将两个飞桥用转接轴连接起来,成折叠式飞桥。
搬运时将一节放在另一节的上面,当准备攻城时,就把上面的一节放下,搭在护城河的两岸,就是一座简易的木桥。
很适合后面的攻城部队冲锋。
而重弩,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大小如同标枪,射程可达1000米以上,名副其实的大杀器,除了被广泛用于野战外,还可用于城市间的攻防战。
这玩意发射的时候颇为壮观,近距离可直接钉到城墙里面。
城墙多为土夯,齐射的时候,数以百计的“标枪”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借此攀缘而上。
“放!”
黄巾统领怒吼一声,几十辆三弓床弩齐刷刷的向着城墙发射。
“轰!轰!轰!”
沉闷的声音响起,一支支巨大的标枪向着城墙飞射而去,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然后重重的插到了城墙上。
不少黄巾军借此向上攀爬而上。
“倒热油!”
床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