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四正六隅 十面张网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朱由检收到奏疏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

  看到朝鲜君臣屈伏,愿意把豆满江南岸还回来,还愿意在清川江以北分封,和建虏断绝联系。他连说了几个“好”字,对洪承畴称赞不已——

  能办成这件事情,洪承畴在他心中地位直线上升。即使对这个人的忠心还有怀疑,却不妨碍运用他的能力。

  朝鲜那边的安排完成后,去年他规划的对建虏的封锁线,已经基本成形:

  这条封锁线以宣大、蓟辽和山海关一带的防线为依托,西边是林丹汗的察罕部,东边是东江镇和朝鲜。

  而且北至黑龙江,可以顺着河流打击建虏的盟友科尔沁等部落。

  在这个封锁线包围下,建虏的活动空间会越来越受限制。即使能打破一路,大明也能够凭借雄厚的人力物力,继续和它耗下去——

  之前建虏的“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面对这个策略已不管用。

  即使建虏能消灭一路,大明也能用其它路补充,甚至迅速重建。

  可以说,只要宣大、蓟辽和山海关一带的长城不被破,大明就能和建虏长期僵持。即使偶尔遭到挫败,也于大局无损。

  但是建虏若失败一次,就可能迎来灭顶之灾。

  它必须节节胜利,才能维持住当前的势力。

  这是战略上的困局,也是朱由检极力构造的。

  他这一年多看似没有进攻建虏,把精力放在西南、西北、东南。

  其实却让袁可立等人尽力构筑这条封锁线,意图把建虏困死在里面。

  如今,这条封锁线初步成形,朱由检高兴地邀请袁可立等大臣去西苑,君臣之间畅饮。

  袁可立同样十分高兴,相比他没有参与多少的消灭奢安主力来说,这条封锁线的完成,才是他真正的大功绩。

  有这个功绩在手,他将来执掌枢密院,也没有人能说什么。因为他为大明,建立了一条包围建虏的封锁线。

  而且更妙的是,他在前两天听到一个想法,感觉可以尝试:

  “通政司右参政杨嗣昌,提出了一个构想。”

  “臣以为来年对建虏作战,可以尝试一二。”

  朱由检闻言大奇,不知杨嗣昌提出什么构想,竟然连袁可立都专门对自己提出来。

  他对这个人的名字有印象,所以微微颔首,说道:

  “既有想法,那就让他上奏。”

  “朕在看到奏疏后,会酌情采纳策略。”

  袁可立却说道:

  “事关军情机密,臣以为当让杨嗣昌亲自为陛下讲解。”

  “此人天分极高,是一个可造之材。”

  对杨嗣昌极是称赞,话里话外有把他拉进枢密院的意思。

  他能听到杨嗣昌这个构想,事实上也和杨嗣昌意图加入枢密院有关——

  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朝野上下都认为,应该设立政务院和枢密院。

  甚至黄宗羲等学生还高喊着恢复丞相制度,认为大明之所以没能治理好,自太祖高皇帝罢丞相始。

  这些学生对报纸这个新事物的适应能力更强,发出的声音很大,影响到很多官员。

  可以说,现在若举行廷议。政务院和枢密院设立的事情,毫无疑问会通过。只是朱由检还没有确定朝廷的上层架构,之前一直在犹豫。

  如今朝鲜那边的奏疏传来,他心中的犹豫也消失了,已经决定对朝廷的整体架构进行大调整,设立政务院和枢密院——

  无论是对付建虏还是处理海外事务,都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

  大明现在的衙门,已无力应对这些。

  心里面的想法,朱由检还没有对朝臣说出,此时他问袁可立道:

  “杨嗣昌说了什么,让袁卿如此看待?”

  袁可立没有直接答,而是示意皇帝屏退身边人,压低声音说道:

  “杨嗣昌从通政司的奏疏中,看出了陛下命臣等组建的封锁线。”

  “而且转守为攻,提出了围剿建虏的策略。”

  “臣以为此策颇为可行,纵然败了也无损大局,可以尝试一二。”

  建立封锁线的事情,对无关人员来说是机密。甚至整体的战略规划,只有朱由检、袁可立、孙承宗等人知道。

  杨嗣昌作为通政司的官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他能从通政司收到的奏疏中推断出这些,可见在战略上是个天才。

  而且更难得的是,这个人把封锁线的用途再进一步,不但能用于围困建虏,还能用于进攻。

&ems机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