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电池1号生产线正式启动第2/3段
全新材料的高温导电陶瓷发热棒能够产生7000度以上的高温,而金属熔炉的外壁,则采用了耐8000度超高温的超级合成绝缘陶瓷材料。
每次十台金属熔炉一起工作,可以融化超过600吨的各种金属材料和合成助剂,将会在五个小时内冶炼出熔点高达5000度的m1特种能量储存金属。
m1金属正是电池1号的核心材料,在粉碎研磨后在充电状态下状态将会由固态向液态转变;而在放电过程中也是液态向固态金属转变。m1金属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是稀有贵金属铂,在地球上每年也就几百吨的产量。
不过还好,每个电池1号金属电池铂的使用量仅仅为0.1公斤,电池1号的产量少洛每年计划的产量也没有超过50万个。英国星空科技收购的南非拓科矿业公司,按照计划每年也能提供20-30吨的铂金属。
所以按照50吨的年度铂的最大消耗量,地球上的产能是可以满足的,并不会引发太过剧烈的价格波动。
电池1号的供货量是这样计算的。阿斯顿马丁汽车公司3万个,剩下的产能会在第二代机器人、高端机械、航空航海、军用设施上有所计划性储存起来。
按照1号厂房每天1000吨以上的m1金属冶炼能力,可以满足最多14-15万只电池1号的材料需求。正常条件下,四天的产量将会能生产出50万只电池1号产品。
电池1号b型产品是将电池1号产品中最昂贵的金属铂去掉,使用其他不同配方的镁、钠、锂、钴和铼金属替代。这样做的成本当然是大幅降低,原来每个电池价值6万元的贵金属被价值5000元的其他金属所取代之后,金属电池材料直接成本下降了5万元左右。
当然由于体积的增大和绝缘耐高温外壳及隔断材料的使用量增加,重量为100公斤的电池1号b型金属电池,单个生产成本仅仅为电池1号的45%左右。两者的大规模生产成本基本上为9万元和4万元。
电池1号b型金属电池的生产材料并不很稀缺,所需要的金属材料都已经采购完毕。而星空科技特种建材公司所属的金属冶炼厂,会将三口洋基地所属矿山的镍矿和伴生的银矿等金属生产出来。
其他的电池包耐高温超级陶瓷材料的原材料,三口洋基地都全部可以自给。按照目前十台15立方米金属熔炉的生产能力,正式生产可以达到每天1.5万只电池1号b型金属电池的产量。
电池1号和电池1号b型是两条不一样的电池生产组装线。电池1号b型也是高度自动化的一条生产线,智能机械臂、无人物料运输、上料线都得到了很多使用。这条生产线生产之后,少洛只需要安排200名智能机器人就能进行这条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整整一周的时间,少洛都在婆罗洲的1号车间里忙碌。电池1号已经被生产出来了10万个,而电池1号b型也生产出了9万余个。
在前面三天则是全力生产电池1号,后面6天则是将电池1号的生产线暂停,而全力开动电池1号b型生产。
目前只要生产的原材料齐备,在200个已被命名为‘生产者’智能机器人的管理操作下,两条电池生产线则完全可以根据少洛的指令,进行全自动化无人生产。即使在少洛不在的时候,每天仍能根据指令进行正常的生产,保持每天个电池1号b型金属电池的产量。
大规模高精度的流水线生产之后,同少洛原来半手工的粗放型成品相比,由于生产工艺和提升,电池1号和电池1号b型在耐高温超级纳米陶瓷材料上实现了更优化工艺,令得这种材料本身的消耗量降低了30%左右,令得两种电池的金属电池粉末填充量增加了15%。
再加上原材料配比精准化的提升,令储电性能又得到了一点提升。综合下来,最新批量生产的两种电池在同样的重量之下(10公斤和100公斤),储存电量提升到600千瓦,这个数据比起市面上的汽车动力电池来说实在是太惊人了。
装备电池1号和电池1号b型金属电池的纯电汽车,由于重量的大幅降低,低速下城市交通或者110公里以下高速巡航的续航里程将会普遍突破5000公里。
1号车间目前完全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无人生产。如果有需要的话,会有专门无人驾驶的运输车辆和叉车,将物料或者成品运送到指定的区域。出于更多的综合考虑,目前1号车间仅仅对星空科技总教官李宗义和婆罗洲基地项目负责人樊四会身份电子认证开放。
3月23日,少洛终于从车间里来到外面。和李宗义、樊四会秘密地见面,安排好首批电池的运输工作之后,他就要一个人前往日内瓦车展了。
在那里,全新属的金属冶炼厂,会将三口洋基地所属矿山的镍矿和伴生的银矿等金属生产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