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袁绍心思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去年,袁绍出逃雒阳时,许攸、逢纪主动追随袁绍,一个是袁绍少时好友,一个是袁绍同僚。

  三人一到渤海,凭借袁绍的威望,很快就掌控了冀州拥有百万人口的第一大郡:渤海郡。

  逢纪与袁绍都曾在大将军何进麾下效力,袁绍唆使何进招外军入京,再联系后来的雒阳变局,以逢纪的聪明,自然看出了袁绍的心思,这也是他追随袁绍的原因。

  袁绍出身显赫,又有极高名望,逢纪非常看好袁绍。

  助袁绍坐稳渤海后,逢纪对袁绍说:当今天下纷乱,董卓霍乱朝纲,必不为天下豪杰所容,主公欲成就一番大业,最少需要一州之地作为根基,不然是难以成事的。眼下冀州,粮广人多,殷实富足;而冀州牧韩馥实乃庸才,主公应尽早图之!

  袁绍早有不轨之心,一听逢纪之言,眼中精光闪闪,连忙向逢纪问计:如何图之。

  逢纪笑着说:借刀杀人。

  袁绍不解其意,许攸马上解释说:赵云有现在的势力,完全是因为当年巨鹿太守郭典的提携之恩,若郭典死于韩馥之手,冀州北面的赵云,必不会善罢甘休,主公可借赵云之手除去韩馥,收冀州于囊中。

  随后,袁绍便开始谋划冀州,首先送重金贿赂韩馥同乡郭图、辛评二人,指使二人向韩馥献计图谋郭典,郭典在冀州声望极高,韩馥本就非常忌惮。

  恰巧当时,蔡邕与赵云传檄天下,邀请天下豪杰伐董,郭图、辛评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便向韩馥建议召冀州各郡太守入邺城商议伐董,韩馥非常信任两个同乡,发州牧令于各郡。

  安平太守徐升因之前有宦官背景,不敢入邺城,袁绍得知徐升与赵云有旧,便派遣猛将文丑前往安平,缢死徐升,伪造上吊自缢的假象。

  接着,郭图又向韩馥进言,收拢安平军,韩馥初入冀州,力量薄弱,当然不会放过安平军军权,对安平大将程奂、高览委以重任。

  韩馥急匆匆拿下安平军权,这自然就引起了赵云的怀疑。

  然后,袁绍又让郭图唆使韩馥在郭典酒水中下毒,郭典从邺城回巨鹿不久,就死了!

  这就触动了赵云的逆鳞,袁绍相信赵云这头代北狼,一定会成为他手中的刀。

  会盟酸枣,果如袁绍猜测,赵云对韩馥敌意甚重。

  而袁绍会盟酸枣,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凭借他的出身和威望坐上盟主之位,号令群雄。

  奈何事与愿违,袁绍没能像历史上那般担任盟主发号施令。

  没能坐上盟主之位,袁绍便将重心回到谋求冀州一事,让袁绍欣喜的是,上天好似向着他一般,蔡邕居然将韩馥和赵云安排一路,进军中牟。

  在袁绍心中,赵云是头狡诈的北疆狼,他相信赵云一定会借机除掉韩馥,为郭典报仇。

  果然不负所望,赵云以韩馥触犯军法为由,弄死了韩馥。

  而韩馥一死,富饶的冀州无主。

  随后,激动不已的袁绍,连忙命许攸向冀州传信,说服冀州诸官吏迎他为冀州牧。

  许攸这人,在两年前,就曾和冀州刺史王芬,谋划废除汉灵帝刘宏,最后事情败露,王芬自杀,许攸开启了逃亡之旅。

  但也正是这事,使得许攸在冀州结识了很多冀州官吏,许攸传书冀州,凭借袁绍的出身与威望,很快得到冀州官吏的回信,都表示支持袁绍出任冀州牧。

  办成这事,许攸沾沾自喜,自认比定计的逢纪功劳更大。

  这自然引起了逢纪的不快,只听逢纪道:“冀州诸官吏虽支持主公,可跟随韩馥那两万冀州军,却落在了赵云手里!”

  袁绍脸上喜色一滞,韩馥那两万冀州军虽是各郡之兵拼凑起来的,却是从军多年的老兵,不是他麾下新募的两万新兵可比!现在落在赵云手里,让他很眼馋。

  “这有何虑?”

  许攸一脸自信,笑起来有种斯文败类的样子,说道:“冀州之兵,根在冀州,只需将其家属为质,早晚归于主公!”

  袁绍双目一亮,击节道:“善!”

  www.liewem.cc。m.liewem.cc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