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入我白袍,永不相弃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野王城,县署大堂。

  赵云麾下众将齐聚,分列大堂左右,一个个顶盔披甲,雄壮威武。

  这是赵云回来后,第一次聚集众将。

  赵云高坐大堂上首,对众将语气沉重道:“自七月南下,转眼已近五月,我们有很多兄弟,倒在了异乡!”

  说到这里,赵云语气有些哽咽,南下时两万儿郎,到此时已不足一万六,有四千多人永远倒在了异乡。

  这不是赵云做作,而是他对代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跟着他南下的代郡子弟,就好似他兄弟一般。

  这也是赵云用兵,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从来不与敌人硬拼的原因。

  比如野王一战,吕布做梦都想与赵云决战,可赵云就是不,特别是吕布前军渡济水时,当时宋宪陈兵一万与一万白袍军对峙,若是其他主帅,肯定就要挥军与之一战。

  因为当时,虞虎就领五千兵马埋伏在对岸,虽然是一万五对两万,但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赵云一方胜算还是很大的。

  可赵云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很清楚一旦两军爆发大规模野战,就算胜了,代价也太过惨重。

  所以,赵云只让吕布做选择,是保辎重,还是保后面的一万宋宪军;若是保辎重,那么宋宪过河时,必定遭到一万白袍军半渡而击。

  反之,则像虞虎那样,毁掉吕布辎重陈兵对岸,逼走吕布。

  至于,吕布屠州县,是不是赵云所谋,我们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没有承认。

  而不管何年何月,华夏儿女都有着故乡情结,四千多代地儿郎,倒在两千多里外的中原,这是身死不能回乡的遗憾。

  堂中气氛很沉重,一众将领几乎都是北疆儿郎,他们感同身受。

  大堂挨门处,贾诩今天也被赵云邀请参与,他所站的位置在末位。

  哪怕赵云再欣赏他,可规矩就是规矩,在白袍军中,讲的是功绩;贾诩不说立功,连新投之人都不算,因为他没有答应投入赵云麾下,站在末位做个旁听而已。

  贾诩知道赵云为何邀请他参与聚将。因为赵云这是在向他展示实力,赵云麾下谋士没有,可猛将不少,典韦、张辽、虞虎、魏越…….个个一身煞气,一看就是破阵猛将。

  贾诩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赵云麾下的将领,就像董卓麾下的一众西凉悍将一样,个个如狼似虎,不禁暗道:此乃幽州悍将也!

  这时,上首赵云,语气一变道:“他们虽然倒在了异乡,但他们不是孤魂野鬼,是扞卫天威的英雄;董贼祸乱朝纲,行大逆不道,我等作为大汉儿男,为扞卫天威而死,死又何惧?”

  大堂众将哗啦一声,齐齐单膝跪地,大喝道:“扞卫天威,死又何惧!”

  贾诩愣愣的站在那里,显得很突兀,他看到赵云投来的目光,那是一种自信且霸道的目光。

  在赵云目光中,贾诩缓缓单膝跪地。

  赵云从坐席起身,对堂下道:“诸君请起!”

  哗啦一声,众将起身,贾诩也跟着站了起来。

  “今日,我要为诸君介绍一位英才!”

  赵云说着走到堂下,来到贾诩面前,对众将道:“相信很多人都与贾先生打过照面,那么我再介绍一下!”

  “这位先生,姓贾,名诩,字文和!文和先生因愤恨董贼所作所为,遂决定参与伐董之列,匡扶正义!”

  闻言,贾诩暗自腹诽:明明是你用下作手段,逼得我不得不脱离董卓,而且我也没有说,要参与讨伐董卓,你可真能瞎说。

  不过,贾诩可不敢这么说出来,这么多武夫在这里,要是这样说,估计得横着出堂。

  贾诩微微拱手,讪讪道:“匡扶正义!”

  “先生好气魄!”

  赵云大赞一句,看着贾诩道:“我等身为大汉儿男,讨伐董贼,人人有责;不知先生可愿入我白袍军,戮力同心,共诛董贼?”

  贾诩望着赵云,他没想到赵云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问他愿不愿意投效?

  贾诩很想说,不愿意!

  “先生可愿?”

  贾诩不吭声,赵云目光如狼,一身威压,直勾勾地盯着贾诩。

  贾诩心头很气,你这赵云,有你这么求贤的吗!你这是恐吓!

 &emsp伐董之列,匡扶正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