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道德经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陈逸风曾经也读过一点点,但不全面,只觉得《道德经》太深奥了。

  真是奇怪,这本《道德经》也并不是什么高度保密的书籍,在大都市里都是可以买到的书,内容也不是保密级的书,这本书还是比较普通的书。

  但是在太湖宝藏里发现这本书,就显得有点奇怪了,难道这本书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居然能和太湖宝藏埋在一起??

  陈逸风很小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奇怪的道士,这个道士说陈逸风骨骼清奇,天生道象,很有道缘,因此简单的教过陈逸风一点奇怪的东西,现在看来,他教的那些东西,正是《道德经》上的一些知识,倒也不是特别稀奇的东西,然后,,他还教过陈逸风一些吸气吐气的法门,并让陈逸风常年练习。

  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陈逸风都会不自觉的练习一下,一转眼也有十年了。

  《道德经》还是蛮有意思的,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太上老君。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教的教理教义,如上善若水、尊道贵德、道生德育、自然无为、清静寡欲、柔弱不争、长生久视等根本宗义,皆源自于《道德经》。

  陈逸风翻开了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又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嗯嗯,和自己读过的《道德经》完全一致,但陈逸风忽然又觉得这本《道德经》似乎又和自己看过的《道德经》又有些许不一样。

  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据说《道德经》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每个时期都会有些不同的版本,修订本,所以就会和原着有很多不同的差异。这也是很正常的。

  太湖宝藏被埋了这么多年了,这本《道德经》应该是很久以前的版本,可能更接近于原着。

  在书的主要内容的边上,居然还有一段小字。

  不容易识别,陈逸风用火折子照起来仔细看。

  小字上写字,“此书不仅修心养性,还能修炼内功心法,分81章,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