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长见识,初出茅庐公门前第3/4段
老学究猛滋溜了一口酒,道:“皇帝都不想死。”
不知是秦正走远了还是声音太小,也不知道秦正有没有听见,老学究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
秦正摸黑到家,就着手收拾行李。
他也没什么要收拾的,家徒四壁,连一身像样的衣服也凑不齐,随便找块布,裹了几件换洗的衣服,算是行李,就闷头钻床上睡了。
第二早晨起的很早,秦正虽然没心没肺,但若真有事,也记在心里。
认真梳洗打扮一番,就拿着简单的行李就到了太公家走去。
在太公家胡乱吃了几口,拿了奶奶准备好的干粮,太公一家人又对秦正千叮咛万嘱咐,就让秦正跟着三叔上路。
三叔赶着辆牛车,叔侄二人坐在车板上,慢悠悠的从村子东南角出村了。
牛车走的慢,而这牛也是,估计早上没吃饭就赶路,走一路,啃一路。
你急它不急,这牛吧,但凡见着路边有青草的地方,就不愿意走了,非得过去啃几口,吃完再走。
秦正很急,三叔跟他说话,他也心不在焉,就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三叔脾气很好,总是笑呵呵的,也不着急,还安慰秦正天黑前赶到张邑就行了,晚上在那住一晚,明早再去报道,总不能下午或大晚上去拜访上官,那样会失了礼数,惹上官不快。
秦正转念过来,是啊。于是心情又好起来了,追着三叔问东问西。
张邑,秦正虽然来过,还呆了个把月,那时只在铁匠铺周围打转,虽然说张邑自己来过,不算太陌生,但终归还是不熟,虽然有几个还算是不太熟的熟人,估计他们也不愿意搭理自己。
牛车一路走走停停,到了傍晚总算到了张邑。
傍晚的太阳还有些刺眼,阳光照在三叔脸上,像是打了一层金粉。
迎着太阳又了一段,就看到路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张邑”,这又惹得秦一阵胡乱猜想。张邑,大概姓张的人最多,就好比秦家洼,基本上都是姓秦的。
至于秦州,还有那不知年月的秦朝,大概秦朝皇帝都姓秦吧,我们秦家洼人估计都是秦朝皇帝的后代,到如今没落了。
三叔拉了一把正在胡思乱想的秦正,心道,这孩子莫不是傻了吧,张邑的热闹远却非秦家洼可比。
这孩子以前也来过呀,怎么这次就跟个没见过世面一样,刚来就犯癔,不应该呀,平时鬼精鬼精的。
秦正被三叔一拉,反应过来,随即笑道:“我是想张邑的由来,我猜姓张的人多,所以叫张邑。”
三叔笑呵呵的也没说什么,秦正见三叔不搭理自己,也不以为意,坐在牛车上,左顾右盼,看什么都欣喜,年轻人嘛,山沟里待久了,外面的世界果然很精彩。
以前他也来过,怎么没发现张邑如此好玩呢。
看看街上的行人,穿着打扮,五颜六色的;尤其那那些女子,穿的花花绿绿的,有的还穿金戴银,头上的珠花金灿灿的乱晃,甚是好看,远非秦家洼女子可比。
秦正看着这来往的行人,看的应接不暇。
进张邑的路是一条主干道,真正进了张邑,就发现路两边鳞次栉比,建满了房屋,好些是还是二层楼,大概是木楼吧,有的还有三层,平房少之又少。
宽阔的道路两,应该是街道,街道两边挤满了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卖的东西也五花八门,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反正在秦家洼基本上,都不曾见过。
至于秦正自己,以前是来过,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回去的,好像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
秦正看着琳琅满目的物品,心驰神往,恨不得把每样东西都装几样带回家去。
街上挤满了人,牛车走的更慢了,似乎只能在人缝里钻。
三叔带着秦正来到一家叫“杨家客栈”的地方,要了间客房。
这杨家客栈很是气派,有三层楼,一楼大厅摆了许多桌子,靠北边是上楼的楼梯,楼梯旁边是一个柜台,里头站着个胖乎乎的老头,戴着一顶满是细密窟窿眼的方帽子,笑呵呵的收钱算账。
三叔称呼他,掌柜。以秦正理解,掌柜嘛就是掌管柜台的人,大概类似于当家的之类,一店之主,客栈的当家人。
秦正叔侄俩大概来的有些晚,原本是要去楼上住的,只是楼上已住满了,只能去后院住平房。
客栈后面还有个大院子,围着院子有几排平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