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抓刺客,边境飞贼再逞凶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又聚集全城的工匠加紧制造箭矢、弩箭,甚至还拆了不少官府衙门,取木料砖石充当守城器具,才勉强抵挡住北元的进攻步伐。

  守城器械不足,拆除官衙,取木材、石材,抵御北元,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接下来只有拆百姓的房子了。

  眼看要入冬了,百姓的房子更不能拆。

  何奈没办法,只能安排了一队人马,出城到城南的山上收集石头;

  不过,运气不好,出城的士卒又被一伙来历不明的武者袭击,损失过半;

  大将军何奈安排大队人马追击,奈何敌人逃的太快,眨眼的功夫,就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

  这伙人逃走后,何奈又安排人去城外山上收集石头和圆木;

  那伙武者再次出现,袭击、骚扰,阻止军队收集石头,圆木。

  何奈又征调百姓前去收集,让军队守护。

  那伙武者又袭击百姓,只要百姓动手收集石头,就会被袭击;

  而那些没动手的百姓,反而没事;

  一次两次,百姓也学乖了,不敢再收集石头。

  军队再去追击,那伙人直接钻进少林,与军队捉迷藏,有落单的士卒,基本上难逃毒手。

  领兵的校尉回来禀报,大将军何奈只能无奈的叹口气,取消了去城外取石头、圆木的命令。

  守城的大乾军队,没了守城器械的辅助,少了弓箭和弩箭的远程压制手段,与北元相比,拥有的优势基本所剩无几了。

  何奈带三十万大军出征,再加上五万边军,五万郡守府郡兵,对方只有十万步兵,五万骑兵;

  白虎关的军队已经达到惊人的四十万人,又坐拥雄关天堑, 在如此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还不能挫败北元的兵锋, 居然和北元打的旗鼓相当,简直是讽刺。

  到底是因为北元的强大还是大乾的积弱,真难定论。

  大乾军队缺军饷、缺军械,战争再打下去,接下来可能还缺粮;

  军饷不发,军械迟迟不到位,要是一直得不到解决,白虎关陷落是早晚的事;

  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大将军一人何奈身上,何奈空有一身本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无计可施。

  秦正和杜子腾两人,将刺客押入大牢后,就一起去了前线。

  北元大军已经攻入城内,守城的大乾将士还在浴血奋战,放眼望去,不断有大乾将士死在北元士兵手上,发出痛苦的哀嚎。

  秦正再也坐不住了,也不理什么“大宗师禁令”,飞身加入战团。

  有了秦正的加入,大乾将士士气大振,很快肃清了街道上的敌军;

  秦正掰开一个紧握长枪早已死去的大乾士卒的手,眼睛湿润了;

  秦正拿上长枪,挺枪向前,周围的大乾士兵自发的跟在秦正身后;

  杜子腾与秦正并肩而行,手下五支百人队也汇入队伍之中。

  所有的士卒行进,与秦正步伐一致,渐渐的形成一股洪流。

  秦正身着黑色鱼鳞甲、杜子腾银色明光铠,两人友在队伍最前面,搜索一条条街道,所过之处,北元将士,尽皆伏诛,

  秦正没想过劝降,想到的只有不停倒下的大乾将士。

  傍晚,秦正、杜子腾两人手下汇聚的队伍多达数万人;

  两人带着队伍向城楼方向增援;

  越靠近城楼,士卒就越多,密密麻麻的,有大乾的,也有北元;

  双方绞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简直乱成一锅粥。

  从杜子腾口中得知,连日大战,大乾将士伤亡已经高达五万多人;

  今天的战损还没统计,恐怕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四十万大军,除了其他各门的守军,基本上都集中在城楼附近;

  人挤人,人挨人,根本展不开阵势;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就连秦正这个外行人都看出其中不妥;

  那领兵的将领,甚至大将军何奈,难道看不出问题所在吗,让士卒各自为战吗?

  秦正叹了口气,问杜子腾,道:“杜将军,眼下的局势你怎么看?”

  杜子腾也叹了口气,道:“不瞒秦兄弟,我这一辈子也没打过这么乱的仗,几十万大军,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即便是不被敌人杀,也有可能让自己人踩死。”

  “趁着天还没黑,把敌我两方分开,再用弓、弩,射杀敌军;我大乾将士,无论体力、训练都不如对方,再这样乱找,伤亡会很高。”秦正点点头,道。

  杜子腾命令旗打旗语,‘大乾士卒,相互靠拢,交替掩护,脱离与北元士卒接触,向我靠拢’。

  终于有人指挥了,大乾士卒瞬间有了主心骨,三三两两相互靠拢,汇聚到秦正的队伍中。

  秦正、杜子腾两人一边收拢士卒,一面结阵攻击北元士兵,

  利用弓弩射杀敌军,等清理完眼前的北元士将士,再把射出去的箭矢、弩箭回收,再次利用。

  接下来的战斗顺利多了,收拢士兵、救助伤员,收集箭矢,有条不紊的进行。

  当秦正、杜子腾两人打到城门口,经过粗略统计,队伍人数已经高达到十一万人,浩浩荡荡,占了好几条街。

  城楼上还在反复争夺,北元将士虽然攻入城内,城楼还没有完全占领,依然在激烈的战斗。

  秦正和杜子腾一商强大还是大乾的积弱,真难定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