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117章 海上破袭第1/3段
第117章 海上破袭
1725年10月3日,北海,日德兰半岛海域。
“轰!轰!”两发炮弹先后砸中了“孟槐”号的右舷,使得船身一侧发出剧烈的震动。
海军陪戎校尉(少尉)付庆礼立时扒着船舷,探出头来,查看船身的损伤情况。
8厘米厚的锻铁装甲只是出现了两处深深的凹痕,并未穿透船身,他吁了一口气,又重新缩了回去。
“右舷无碍!”他大声地向负责损管防护的长官报告。
这艘排水量达1350吨的蒸汽-风帆战舰在船上设置了三个损管控制站,分别位于底部的蒸汽动力舱、甲板上的杆桅风帆区,以及船身两侧的装甲,舰上各处都有完善的灭火设施和沙袋、木板等临时堵漏材料,可以随时在战斗中处置各种舰体损伤情况
作为远征特遣舰队第二分舰队的旗舰,“孟槐”号可谓是全副甲胄,船身外壳安装了厚度达8厘米的锻铁装甲,内侧还有一层厚度为36厘米的柚木支撑,主要龙骨和肋条皆为钢铁铸造,在海战中,可以在一百米内抗得住32磅重炮的轰击,绝对算是海上的“步人甲战士。”
这几日,第二分舰队的十二艘战舰正游曳在日德兰半岛西北海域,以寻找可能途径该海域的英格兰商船。
海上拦截和封锁的战术,最早还是英格兰海军在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开创的,并取得了极为成功的战果,最终迫使荷兰人屈服,同意了英格兰制定的所谓《航海条例》。
不过,这种战术对于海军官兵而言,是极为艰苦的任务。在浩瀚的大西洋海面上,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枯燥等待,让许多人都难以忍受。尽管,远征舰队在法罗群岛建立了一处临时驻泊地,可以通过舰船轮换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巡航于大海之中,搜寻往来的英格兰商船。但是,这种枯燥而乏味的任务,仍旧会极大地消耗士兵们的锐气。除非,遇到一场热血沸腾的战斗,方能稍稍提振一下萎靡的士气。
上午十时二十分左右,一队由十五艘商船、八艘战舰护航的英格兰船队出现在舰队的视野中。分舰队指挥官、广威将军(少将)崔季武大喜过望,当即将舰队一分为二,以左右包抄的阵势杀了过去。
尽管护航的英格兰战舰只有八艘,但对方依旧毫不畏惧地迎了过来,试图将捕猎的齐国战舰缠住,以便可以让商船借机逃入大洋深处。
一场激烈的海战就此打响了。
根据皇家海军航海战斗条例,几艘英格兰战舰排成战斗线列,跟随他们的旗舰努力地抢占“T”字头,以期在第一时间可以发挥己方舷炮的火力优势。整个舰队紧密编队,前后距离200码,不断地借助风力,朝一侧的齐国舰队扑了过去。
齐国人本来是据有一定的数量优势,但他们却狂妄地将十二艘战舰分成两部分,做出一副要想将整个商船队一网打尽的架势。
英格兰护航舰队指挥官见此情形,当机立断,决心集中他们所有的八艘战舰,形成局部的优势,先重创一侧的齐国舰队,继而,再抽身返回,阻击另外一侧来袭的齐国战舰。
在双方舰队相向行驶中,距离很快接近至500码,在此合理有效的射距内,英格兰护航舰队指挥官下令部分舰船进行少许集火射击,准备打乱敌方的线列阵势。
齐国战舰的表现太让人惊惧了,他们在发起进攻时,其中数艘战舰竟然落下了风帆,然后喷吐着滚滚浓烟,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横插向他们的线列中,要将己方阵势扰乱,迫使英格兰战舰不得不提前开火。
这个时期,最佳的炮击距离一般在200-300码,如此,才能对敌方的舰船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距离太远,除非幸运地直接命中弹药库,否则立即将敌方舰船击沉的例子不多--虽然炮战后可能因舰体受损沉没的情况也是大量存在的。
海战失败的主要原因系火炮损坏、炮手伤亡及士气、战斗意志遭敌击溃所致,这些原因将使舰艇不是被俘就是沉没。英格兰舰队在距离逐步接近后,立即将炮口瞄准齐国战舰的火炮位置,希望能以密集情形,当机立断,决心集中他们所有的八艘战舰,形成局部的优势,先重创一侧的齐国舰队,继而,再抽身返回,阻击另外一侧来袭的齐国战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