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张宗昌求雨(上)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宗昌求雨】

  和往常一样,万朝的观众们都准时的准备好观看他们每日的唯一的娱乐活动。

  而皇帝们和大臣的的工作则繁重一些,毕竟他们不能和普通百姓一样只看个热闹。

  “求雨?”

  “连求雨的天幕都有吗?是要教我们怎么求雨?”

  一些朝代的皇帝满心疑问,求雨这题他们会啊,交给礼部安排,走流程就行了。

  虽然许多比较靠后的朝代,对于求雨这种事的相信程度是逐渐降低的,但是一些这类祭祀、求雨的事情,和君权神授、他们的皇帝合法性是绑定在一起的,即使是不信,也不能不做。

  ——神食于民,吏食于君。

  各思乃事,食则无愧。

  吏事农桑,神事雨旸。

  匪农不力,雨则时啬。

  召呼风霆,来会我庭。

  一勺之水,肤寸千里。尚飨。

  天幕上的短发老者,端着手中的黄纸,摇头晃脑的一字一句的读着,而周围或是穿着黑色马褂,或是穿着军装的军人,一个个看起来满不在乎,在这小庙之中求雨,怎么看都怎么的不专业。

  “求雨这种事情,应该严肃庄重一些,怎么能看起来这般儿戏?”

  西汉,董仲舒看着天幕上那低头躬身,看起来就不专业的念稿老者,很是不满的说道。

  君权神授,天不下雨,那必然是有上天惩戒,既然是求雨,那首先就要心诚。

  北宋,和群臣一起看着天幕的赵光义摇了摇头。

  “朕当初多次求雨不成,几乎想要自焚以谢天罚,而天幕上这求雨明显无诚意,是不可能成功的。”

  明末,崇祯晚期,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求雨的众人,心力交瘁的暗自思索。

  真的有用吗?

  求雨又不是没有做过,就连罪己诏都已经下了数分了,根本毫无作用。

  “这求雨词倒是不错。”

  并没有去细细关注天幕上的求雨究竟有多么不合理,李世民往往能够发现其中的一些闪光点,看看是否能够加以学习。

  已经官至宰相的苏辙总觉得这求雨词有些熟悉,略一回想,才记起这不是自己哥哥苏轼当初在杭州时候写的一篇求雨词吗?

  似乎是叫祈雨龙祠祝文。

  想到这里,他会心一笑,思绪不由得飘远了许多。

  哥哥,你看到了吗?你的词传到了后世,后人依旧在用它来求雨。

  想来,哥哥一定是名垂青史了。

  远在岭南的苏轼,独自坐在自家小院的案前,小酌一杯米酒,笑看着天幕上那出现的自己一首求雨词,心中并无太大的波动。

  半生的风霜早已让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反倒是后人的穿着打扮,更加让他感到好奇。

  ……

  天幕上,念完了求雨词之后,短发老者来到身旁那戴着白色盔缨的\"督军\"的身旁。

  恭敬的将自己手中的黄纸卷轴递上。

  “请督军拈香求雨。”

  督军,这个并不难理解,天幕上的各个朝代虽然不一定有这个官位,但一听就是主管军事的某一主官。

  只是……

  看到这里,诸如大宋朝等一些朝代的皇帝,就不由得眉头皱紧了。

  这怎么还让武将去;并没有去细细关注天幕上的求雨究竟有多么不合理,李世民往往能够发现其中的一些闪光点,看看是否能够加以学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