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一口气看完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下)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1408年,中国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历时五年,正式编纂完成】

  大清。

  “看样子这种修书在后世也算的上是大功一件啊。”

  乾隆眼睛一亮。

  “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那朕就把《四库全书》修成最大的百科全书!”

  “超过他朱棣。”

  “顺便来一次清理民间搜书,清理清理对我大清不利的书籍。”

  【1410年,朱棣为了彻底解决元朝残余势力,亲率五十万明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

  【这次北伐,明君在飞云山大战中,大破蒙古铁骑,迫使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

  【1414年,鞑靼部惨遭战败之后,与其敌对的瓦剌部开始发展壮大,觊觎中原,于是朱棣开始第二次亲征瓦剌】

  【在忽兰忽失温痛击瓦剌首领马哈木,此战后瓦剌多年不敢犯边】

  【1421年,为了稳固边防,朱棣迁都北京】

  【经历了洪武、永乐两朝,大明朝名将凋零,再兼朱棣登基之后,延续了削夺藩王兵权的政策,明朝边防问题急待解决】

  【由此,朱棣将首都迁往边境,开创天子守边,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由此而来。】

  大宋。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赵匡胤,仿佛被这丝毫不亚于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豪言壮语给震到了。

  一时间有些心驰神往。

  对这位名叫朱棣的皇帝,一下子好感倍增。

  “若这为永乐皇帝皇帝是我赵家子孙该多好啊……”

  “这朱元璋这么多儿子,匀给朕一个也没什么吧?”

  “我大宋若有此一位宋成祖,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那些屈辱……”

  皇帝有能力打仗,那自然对于宋朝来说是最好的。

  毕竟手底下的将军放心不下,自己又有能力亲自带兵,这下可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而显然,这以燕地一处对抗整个朝廷,还切还能北伐打的什么鞑靼,瓦剌毫无还手之力的朱棣,即便是在数千年的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将军。

  比高梁河车神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汉唐五代。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让许多明朝之前的皇帝,呆住了。

  【此后,朱棣先后三次发动北伐,因阿鲁台等人皆闻风而逃,所以只取得了有限的胜利,并没有达成既定 的战略目标】

  【朱棣本人也在第五次北伐的班师回朝途中逝世,享年64岁,在位22年,传位于太子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勤劳务实,后世评价他是为一生从未浪费过一天时间,是唯一一个封狼居胥的皇帝】

  【因此当后世子孙回过头来看这位祖先的时候,他们认为明朝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共同开创的】

  【嘉靖帝把朱棣原来的庙号太宗,改成了明朝祖,也就有了我们熟知的明成祖朱棣……】

  视频结束。

  大唐。

  李世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这朱棣的一生可真是精彩。

  从皇子到藩王,从藩王到皇帝。

  他的登基难度不比朱元璋要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有奇幻色彩。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去无影,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这么多年来,也就汉朝的霍去病对其的战果最大。”

  “一旦被其听取到风声,难免无功而返啊……”

  看到天幕讲述朱棣最后几次北伐的收货没有达到预期,李世民也不禁警惕。

  自己日后讨伐突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大明。

  洪武后期。

  完整的看完了视频的老年朱元璋擦干了眼泪。

  这视频讲述了朱棣的一生,而且天幕也不乏赞誉。

  这还不够,特别是在看到了朱允炆的那种操作之后,朱元璋已经彻底下定了决心。

  朱元璋没有发怒,面上看来,也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他只是招呼身后的太监。

  “拟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如今天下人都看到天幕了俚,太孙朱允炆,没什么大本事,担不起咱大明的江山,反观咱家的老四朱棣,既能治国安邦,又能带兵打仗,把蒙古鞑子揍得落花流水,嗷嗷直叫。咱瞅着这情势,得顺应天意、民心,所以咱改立朱棣为太子。就这么定了,钦此!”

  这么一下,让本就精神处在崩溃边缘的朱允炆,一下子晕了过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