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秒杀的不止双11,还有期货市场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导致穿仓。有人可能认为大暴跌屠杀的只是多头,空头应该都赚大了,其实不是,不少空头在晚上开盘就已经被快速拉爆,或者刚止损投降,根本接不到这波罕见的空头暴利。事情发生以后,各个和期货相关的群开始骚动,各类似媒体上也有消息不断传出。如果说最晚的商品期货是一场大地震,那么和大地震唯一的区别在于通讯联系没有受到影响,投资者们可以用最快速度知道灾情。而这一次市场的突然波动仅来源于一只蝴蝶翅膀,当晚21:30,已沾上美根6000美元的轮筒指数突然掉头向下,10余分钟跌掉400多,蝴蝶效应迅速在国内趋势传递。对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来说,以前有个别品种如天然橡胶咖啡,发生过当日从涨停到跌停的现象,但整个市场出现这么大的波动尚属首次。不过在国际上,这样的波动并不少见,究竟是谁导演的这场惨剧?

  上帝让你灭亡,必先要你疯狂。这或许就点出了这场午夜闪跌的来由。早在10月份,商品经过大幅上涨,泡沫快速膨胀,多头存在获利回吐需求,加上政策的累积效应,11月11日夜盘行情就是一次挤泡沫的过程。期货商品自当年3月份以来一涨在涨,更多是资金追逐的结果。在资产荒背景下,资金逐利房地产市场、债市以及商品市场。在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炉之后,很多资金离开了房地产市场,其中的一部分流入商品市场。此外,随着人民币贬值,市场通胀预期抬头,引发资金涌入国内具备定价能力的商品,煤、焦、钢等黑色系商品因此快速上涨。之后由于资金效应以及商品的价差效应,拉大全球定价的商品,例如铜和镍业随之跟涨,而资金市的一大特点就是虚盘过大,实盘过小以及市场心态不稳。10月份之后,资金的处理本性在商品市场。

  快速发酵,商品价格大幅上扬,涨停潮此起彼伏,监管部门察觉到了市场非理性因素,决定主动出击,试图为市场降温。证监会向交易所发出了风险提示的通知,其中最具杀伤力的就是交易所窗口指导和对资管账户的核查。在这次事件发生前,国内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联合出台通知,要求全面开展资管客户相关信息的报备工作,各类期货管理资产产品账户信息均要在5日内呈报,如有瞒报、漏报等情形,交易所将采取限制开仓等自律监管措施。截止2016年双十一当天,各大品种的减仓幅度普遍在10%几到20%,有些还达到了30%左右。只有一种解释,长期的期货市场,做事的大boss多单权限闪人呢?原因就是预期到了某些事情,或者受到了某些压力,而除了这些出台政策的客观因素以外,不少人猜测这是一场庄家。

  预谋控盘,精心布置的阴谋论。因为市场不可能自发约好同时在21:43开砸,且农产品和有色这两个板块完全没有关联性,但是却卡在同一分钟下跌,哪怕有套利盘也几乎不可能在这两类上操作。其中原因不言而喻。回过头来,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每一页被震亡的都是重仓或满仓操作的,而大部分损失惨重的基本是属于落荒而逃的。投机界有一句名言,当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慌,当别人恐慌时,你要贪婪。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当别人恐慌时,我们更恐慌,当别人贪婪时,我们更贪婪。事情已经过去,再怎么回味也无法改变,唯有痛定思痛,着眼未来。如果不把防守放在第一位,所有胜利将没有任何意义。在高杠杆市场,哪怕我们打出再辉煌的战役,做出再漂亮的业绩,如果不时时刻刻想着防守,只要一次稍大的失败,只要一个偶然的失误,都会顷刻帮他前功尽弃。

  这也是期货最难、最悲剧、最不公平的地方。做对和做错的重要性完全不对称,再多的对轻盈只需要一次错,我们答上百次,下一次可能的遭遇无非就是胜与败,但只要打败一次,就可能再也没有下一次,胜中永远有败,而败中可能再也没有胜。在市场面前,我们都只是尘埃。此次商品期货市场这样的一次大地震,我们每个交易者原来都是如此的渺小,记录永远敬畏市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