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舅舅当宰相!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纲试探道:“王指挥使要卸任,接任的人选是武将出身,还是文官出身呢?”

  赵桓道:“不论出身!”

  李纲心中瞬间激动起来,表态道:“官家选材不论文武,英明啊!说起来,臣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能胜任殿前都指挥使。”

  赵桓嘴角噙着一抹笑容,问道:“谁?”

  李纲回答道:“目前的开封府尹刘韐,他主政开封府,吏治清明,政绩斐然,是有能力接任殿前都指挥使的。”

  杨时赞叹李纲反应迅速,附和道:“官家,臣附议。”

  吴敏和徐处仁也齐齐表态,都大肆的夸赞刘韐,说刘韐履历足够。

  如今的岳飞,都还曾是刘韐的部下。

  之前,刘韐在真定府抵御金人,取得了胜利,更是知兵善战的人。

  一个个宰相很激动。

  自从皇帝提高武人的地位后,政事堂就管不到武人的事情,无法插手枢密院,更无法插手三衙禁军。

  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愿意介入。

  赵桓对刘韐的印象也很好,刘韐是文武双全的人。

  实际上大宋的文官中,的确有能文能武的文官。

  毕竟,文官不是一小撮,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这么多人中,自然有挺直脊梁的人,不可能都是投降派。

  关键是刘韐忠心。

  赵佶当皇帝的时候倒行逆施,地方民不聊生,刘韐看不惯,干脆挂印辞官,游学去了。

  等游历的时候,遇到地方困难,需要他做事,又转入朝廷做官。

  历史上,徽钦二宗被掳后,刘韐自杀殉国。

  而且,刘韐是赵桓亲手提拔起来的,不可能去支持其他人。

  这样的人赵桓放心。

  让刘韐担任殿前都指挥使,赵桓不担心有什么影响。

  赵桓一副爽快的姿态,说道:“刘韐接任殿前都指挥使,执掌殿前司,朕没意见。不过王宗濋的年纪不大,不能直接卸任,得有一个合适的官职安置才行。”

  李纲说道:“官家,殿前都指挥使调任枢密院,担任枢密副使,也合情合理。”

  赵桓摇头道:“不合适,这样平调过去,等于是打压王宗濋,岂不是显得朕凉薄吗?”

  李纲眉头微蹙。

  赵桓直接否定,摆明了是早有想法的。

  李纲问道:“对于王指挥使的安排,官家是怎么想的呢?”

  杨时、吴敏和徐处仁也齐齐看过来。

  一个个眼神中,莫名的多了一丝的紧张,都担心皇帝要搞出幺蛾子。

  赵桓笑眯眯道:“要安置王宗濋,得给他一个比较好的身份,既安了王宗濋的心,也不会让人说朕凉薄。”

  李纲只觉得左右眼皮都跳起来,总觉得危险临近,问道:“官家的想法,是安排王宗濋担任什么职务呢?”

  赵桓笑道:“让王宗濋入政事堂拜相,以少宰的身份兼门下侍郎,位列政事堂第五。同时,他不负责具体的政务。”

  李纲瞬间瞪大了眼睛。

  明白了!

  这才是皇帝真正的意图,安排王宗濋拜相,一方面往政事堂掺水,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政事堂的掌控。

  如果拒绝王宗濋的调任,刘韐也无法去殿前司,文官集团要介入武将体系的事情,那也就随之泡汤了。

  一时间,李纲沉默了。

  皇帝从来不做亏本买卖,算得太精了。

  杨时、吴敏和徐处仁也都明白了皇帝的用途,都清楚这是皇帝提出的利益交换。

  答不答应呢?

  一个个神色迟疑,都在思考着。

  赵桓见几人迟疑,再加一把火道:“王宗濋虽然去政事堂,朕再重申一遍。”

  “第一,他不负责具体的政务,不插手政务,不会影响到你们。”

  “第二,王宗濋只负责和枢密院沟通,加强枢密院和政事堂的联络。如此,也就两全其美了,你们觉得如何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