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玉观音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能是因为埋的很仓促,并没找到什么合适的容器,这边的财富直接埋在土里,也没有摆放,无论是金条还是银元,都是非常随意堆在里面。

  余秋堂费了很大功夫,才将所有东西清理出来。

  为防止遗漏,他又再次将坑向下面和旁边纵横挖了一些,细细筛选每一个泥疙瘩,确定里面没有裹挟银元进去。

  足足三十八金条,二十六根小黄鱼,十二根大黄鱼。

  苏上猴子手里那根,也就是原本有三十九根。

  按照目前的黄金市场价格,一克大概是50左右,大黄鱼是十两重,小黄鱼是一两重。

  但这种两是按照民国旧制,一斤是十六两,所以一两大概是31.25克。

  那么算下来,二十六根小黄鱼就是552克,而十二根大黄鱼是3750克,一共就是4302克,也就是说这些黄金便能卖20多万。

  怪不得能让师徒反目,这个年代的这些金钱,几乎能完成任何想做的事。

  更不说还有银元。

  他没有细细去数,也不具备分辨能力,不知其中各种银元的价值。

  但这大几百的数量,就足以让他震惊。

  这可是银元啊。

  在九十年代,哪怕最便宜的袁大头,都能卖到50块钱一个,这些自然价值不菲。

  毫不客气的说,有这些东西在,若是全部出手,还打什么猎,赶什么山呢,直接躺着睡觉都行。

  一时间,思绪有点乱。

  除了银元和黄金,其实还有两个金锁,应该是一对,还有一个看不出什么材质的观音像,另外还有个其貌不扬的小黑葫芦。

  余秋堂被葫芦的样子吸引,拿起来反复查看,很是纳闷,这个东西怎么看都是满大街都能买到东西,就是普通的陶制品,按理说不该和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啊。

  难道它是某个大师做的。

  当他拿起来对着太阳看时,才发现葫芦底可以拧开,从里面取出一封信。

  这封信很短暂,字迹非常潦草,很多字都是别字,错字,中间还空出很多不会的,需要余秋堂脑补。

  大概内容相当简单,就是小裤头写给得到财物的人。

  大概意思是,他其实很早之前就发现师兄李坤有点问题,暗地破坏过几次,也旁敲侧击在师父面前提起过。

  但师父从小将师兄养大,像是孩子一样疼爱,根本不相信师兄是那种人。

  眼看着师兄问题越来越大,他只能暗地里想办法。

  最近看到师兄又和一个叫老云的人联系,而那个人在行内不是什么好口碑的人。

  他就怀疑师兄在打师父财物的主意,所以悄悄将东西做了转移,果然师兄獠牙露出后,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相当忿怒,若是有朝一日,他死了,那肯定是师兄的恶行,一定要帮着传达师父。

  若是师父也惨遭毒手,那留下的财物三分之一用来做酬金,帮师父和自己报仇,三分之一归发现者所有,还有三分之一送到一个叫松桥的村庄,交给一个姓赵的女人,葫芦就是信物。

  后面顿了顿,大概是想到什么,又补充几句,意思是如果找不到的凶手,或者姓赵的女人不在,那就算了,财物就归发现者所有,只是不要用来做坏事。

  余秋堂又详细看了一遍,确定里面没有其他掩藏信息,又将信叠好,重新塞回葫芦里。

  将土坑埋起来。

  他将得到的财物用小布袋装好,绑在衣服里面,带着大黑出了胡子口。

  这次收获颇丰,心情却并不是很舒畅。

  这个年代,不仅仅是财富分配,更是人性沉降起伏的重要时段。

  人们会带着一部分旧社会的草莽之气,将义气或者情意看的相当重要,甚至作为建立契约或者行事准则。

  这种好处是,可以节约过程时间,让沟通变得为通畅。

  但好处是,需要人的道德做背书。

  这师徒三人,就是典型的例子,或许老人和小裤头临死前,都还很迷惑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会有人将那些东西看的比情感还重。

  而到最后,他们也没有改变,而是将信任给了余秋堂这样一个萍水相逢,只见过一次面的人。

  他们可能也想过余秋堂不是好人,但却还是抱着一丝希望。

  现在想起来,小裤头也只是抱有一定幻想。

  这个埋东西的位置,若不是余秋堂,还真不一定有人会注意到。

  也是费了心思。

  呼~

  一阵风卷着雪花,扑在余秋堂脸上。

更是人性沉降起伏的重要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