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汉灵帝——刘宏第1/2段
刘宏,生于冀州河间国,肃宗玄孙也,曾祖河间孝王开,祖淑,父苌,世封解渎亭侯,帝袭侯爵,母董夫人。桓帝崩,无子,皇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禄大夫刘儵持节,将左右羽林至河间奉迎。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己亥,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使护羌校尉段颎讨先零羌。二月辛酉,葬孝桓皇帝于宣陵,庙曰威宗。闰月甲午,追尊皇祖为孝元皇,夫人夏氏为孝元皇后,考为孝仁皇,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皆夷其族。皇太后迁于南宫。司徒胡广为太傅,隶尚书事。司空刘宠为司徒,大鸿胪许栩为司空。二年三月乙巳,尊慎园董贵人为孝仁皇后。六年,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中平元年春二月黄巾张角反。十二月己巳,大赦天下,改元中平。二年,前司徒陈耽、谏议大夫刘陶坐直言,下狱死。四年,渔阳张纯、张举举兵叛。九月,南单于叛,与白波贼寇河东。冬十月,青、徐黄巾复起。六年夏四月丙辰,帝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谥为孝灵皇帝。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
历史上的那些腐败王朝,大都存在着买官卖官的丑陋现象,这些朝廷虽然腐败,但也知道卖官行为是一种不齿之事,因而运作起来都是遮遮掩掩,巧立名目,一般情况下不会光明正大地操作,但是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皇帝,将卖官行为推向了极致,居然堂而皇之明码标价,公开卖官,时间长达七年之久。这位疯狂卖官的皇帝,就是汉灵帝刘宏,刘宏登上皇位,纯属侥幸,汉桓帝刘志死后,没有儿子继承皇位,窦皇后为了把持朝政,便将继承人锁定在了汉桓帝的堂侄——当时只有12岁的刘宏身上。可见,刘宏登基,实属侥幸,刘宏登基以后不久,宦官软禁了窦太后,控制了朝政,总揽了大权,至此,东汉的命运便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了,当时的政坛风雨飘摇,而刘宏就在这种情况下干起了卖官的勾当,而且干得很起劲。
汉灵帝之前的一些皇帝,也曾干过卖官的事,但大都只是偶尔为之,而且所得钱款一般都是“佐国之急用”,只有这位刘宏同志,将卖官这一勾当发扬光大,推到了极致。在汉灵帝刘宏之时,一切都是赤裸裸的,最为荒唐的是,刘宏竟然在西园,开办了一个官吏交易所,明码标价,公开卖官,不论才学,不论品性,不论操守,但凡是有钱,就可以买官,而卖官所得钱款,都流入了汉灵帝自己的腰包。刘宏统一了官职的市场价,亲自制定了卖官的规定,稳定了市场秩序。而他制定的卖官规则有: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的价格则根据所治县的大小、贫富而定,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为依据的,比如年俸两千石的官位,其标价是两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换句话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灵帝成年后,设置西园供自己享乐,灵帝将卖官所得收入用于西园的建设,中常侍吕强进谏:“天下财物都是陛下的,何必还分公和私?”灵帝不听,卖官的政策一直持续到灵帝逝世。
历史上有三个王朝的宦官之祸最为酷烈,头一个东汉,第二个唐朝,第三个明朝。虽然不能把这三个大一统王朝的灭亡,全都算在太监头上,但太监干政却是导致帝国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东汉是第一个出现宦官之祸的王朝,在这里先讲一下,东汉还没有“太监”这个名词,到了唐朝才有的,在东汉之前,“宦官”也不全是去过势的男人,士人也是可以入宫当差的,秦末巨贼赵高极可能不是太监,直到东汉初年,朝廷才规定入宫的宦官必须全部由“阉人”当值。
灵帝执政期间,皇权有所削弱,灵帝在位20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宦官的编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它们在灵帝时代,更是有增无已,灵帝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灵帝执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节深受刘宏信任,后来王甫被司隶校尉阳球害死,曹节逝世,张让和赵忠便成了灵帝宠信的宦官,灵帝甚至将二以官吏的年俸为依据的,比如年俸两千石的官位,其标价是两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换句话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灵帝成年后,设置西园供自己享乐,灵帝将卖官所得收入用于西园的建设,中常侍吕强进谏:“天下财物都是陛下的,何必还分公和私?”灵帝不听,卖官的政策一直持续到灵帝逝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