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血淋淋的证据第2/3段
他想着,镇上的那些党员干部每天吃香的喝辣的。
不是华子不抽,低于江州大曲的酒不喝。
而就在他们的身边,在伏虎村以及其他几个村,还有很多人民群众,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办法解决。
这些问题窦汉文不过问,周海军也不过问。
如果陆江河不挨家挨户的去看,可能整个同心镇的党员干部都还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觉得同心镇的经济条件还不错。
钟嘉义的内心非常感触。
他相信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是真真正正的为人民群众做实事的活动,而不是像过去那一些党组织建设活动那样,全是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沉默片刻之后,秦璐说话了。
“陆主任,这些问题咱们怎么解决啊?总不可能向政府申请资金,直接用钱去帮助他们吧?”
申请资金是绝对不现实的。
夏国者人口基数很大。
你就算是每户人只给1000块钱,那么10户人就是1万块钱,100户人就是10万块钱。
在强大的人口基数面前,再多的钱都不够用,永远是治标不治本。
钟嘉义忍不住从包里面掏出一支烟,还递给陆江河。
陆江河摆摆手表示自己不抽烟。
钟嘉义把烟点燃,心里无比的烦闷。
他在烦闷的时候就想抽烟。
陆江河说道:“具体问题咱们具体分析,因病致贫的一定要给生病的家庭申请低保,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有着落。”
“病情严重的,类似每个月生病看病透析吃药需要花费大量钱的,我去找县上的领导,争取特事特办,把他们纳入医疗保障最大程度的减轻他们的实际负担。”
“咱们走了这么多户,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就是同心镇农民致富的手段不多。”
“除了极个别外出打工外,大部分都是在村里种田,靠天吃饭靠天生活。”
“我不是说种田不对,但是现在国家的经济在发展,物价也在飞涨。种田的那点收入,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家里面的基本开支,还得想更多的办法。”
“还得结合咱们同心镇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对一个地方进行扶贫,最关键就是进行产业引导,而不是单打独斗。
你教东家养鸡,教西家种植经济作物,这些都没问题。
但是如果你在这个地区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那扶贫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即便是同心镇这里要拆迁,有一定的几率会打造冷链物流中心。
但对当地的农民而言,他们的生活和收入还是得依靠自己。
全部是“等靠要”那么脱贫的难度会非常大。
萧江回忆着,在自己重生以前,同心镇打造冷链物流中心失败了,大量的土地拆迁之后闲置在那里,几十年都没有恢复元气。
除了个别地方,因为靠近江州市用于开发房地产,看起来稍微富有一点,大部分当地的民众也是越来越穷。
那一些生活在比较偏僻的丘陵地带的没有被拆迁的农户,在表面上光鲜亮丽的同心新城掩盖之下,还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在陆江河重生以前,这些犄角旮旯位置,甚至没有通气,也没有通水更别说致富了。
怎么样才能够做产业引导?
怎样才能让当地形成能够给农民带来收益的特色产业链呢?
这事儿一时半会儿肯定想不明白。
陆江河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特色产业链”这几个字之后陷入了沉思。
随后陆江河安排工作。
他要求秦璐写一篇关于同心镇经济产业链以及农户生存情况的报告。
陆江河对秦璐的报告列出大纲,“你这一篇情况报告,一定要以小见大,站在咱们镇党委党政府的角度去写,不仅仅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除了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以外,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些个例来反映出整个同心镇的发展瓶颈,你先写,写好了之后我再修改,有不明的地方随时问我。”
陆江河详细地告知了秦璐写作的提纲,秦璐豁然开朗。
她用十分感激的目光看着陆江河。
秦璐来这里做政府购买的合同工也有两年的时间了。
这两年之中,她的活干了不少,知识却没有学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