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征梁山力荐双鞭,义子团又添猛将(三)第2/2段
徽宗早得了高俅的知会,直接降下旨意,委高太尉选将调兵,便宜行事。
高俅领旨,又奏道:“量此草寇,不必兴举大军,只需一良将,再领个三五千兵马,便可手到擒来。”
什么梁山泊不梁山泊的,徽宗其实压根没放在心上,他担心的,是接下来朝中文官集团的反扑。
所以,一向无心朝事,将国家大事全权丢给丞相处理的徽宗,今天有心在朝会上,乾纲独断一把,为的,就是给高俅撑一撑腰。
“有二郎举荐,定无差错,只是不知这良将,是何人呐?”
“此人复姓呼延,单名一个灼字,乃开国功勋,河东名将呼延赞嫡传子孙,善使两条熟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
“哦,此人何在?”
“呼延灼现受汝宁郡都统制,臣保举此人禁军兵马指挥使,领马军三千,步军五千,克日扫清贼寇。”
“准!”
君臣两人,一奏一对间,撇下了朝堂中枢的二府三司,直接就把一件包含了平乱剿匪、人事调动、调拨兵马等,需要多个衙门汇办的大事,给直接拍板了。
而让满朝文武极为诧异的是,当朝太师,也是把执朝政二十年的权相蔡京,竟是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扮起了泥菩萨。
再一联想到他昨日一反常态,亲自上表天子,要给这高俅加龙图阁学士衔,就更让一些聪明人,也跟着默不作声了。
蔡京能扮泥菩萨,那是因为他即将交出相位,今后啊,这朝堂上再怎么乱,都暂时与他无关了。
只不过,蔡京可以一言不发,但即将接班的蔡攸,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冲着枢密院使邓洵武使起了眼色。
调兵遣将的事,于情于理来说,都是归枢密院管的,蔡攸这是想把邓洵武推出来,试一试徽宗的反应。
可一向在朝堂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老滑头邓洵武,今日却一反常态,老老实实的垂手肃立,低头脑袋,全神贯注的盯着自己的脚尖发呆,根本没去看侧后方的蔡攸。
大宋准相蔡攸见邓洵武没有回头,自然也不好上前揪住那老小子的脖领,喝令他去当那个试路的炮灰。
于是他只能心里暗暗骂了一通后,又冲着御史台的门下走狗使起了眼色。
大宋的御史台,在整个行政体系中是一个个特别的存在。
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其下有御史中丞作副手,下辖台院、殿院、察院。
从职责上来说,御史台的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监察与弹劾文武百官,防止朝中出现营私舞弊、拉帮结派、党争倾轧等情况出现。
可这二十年来,大宋朝堂在徽宗的刻意纵容之下,完全由蔡党一家独大,原本应该风闻奏事,铁骨铮铮,不畏权贵的御史们,一下就没了应有的激情与方向,只能苦哈哈的,沦落成蔡党手中的摆设。
上一次御史台的言官们,大发神威,集体上书弹劾的,还是在蔡京的授意下,痛打高俅这条落水狗。
如今的御史台,将将被蔡攸所接手,其中不少的老油子还在观望,只有少数几个刚入官场的新手不明就里,一点就着。
只见其中一个身材修长,相貌颇为不俗的绿袍小官儿,跨班出列。
“臣御史,秦桧,有本要参!”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