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明锐士(2)第1/2段
吴起是兵法大家,战国四大名将在他面前就是孱孙,他写的兵法和《孙子兵法》合称《孙吴兵法》。
在军事上,吴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以往的军人都是拉壮丁,从士农工商里五人出一个兵丁,作为士兵。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像是刘备远征东吴,苻坚远征东晋,士兵都是临时征集的。
她们人虽然多,却缺乏训练,对战场指挥员的要求很高。只能打顺风战,不能打逆风战。
像苻坚的军队,遇上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北府兵,战事一旦不利,失败就不可避免。
是吴起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军人”这一说法的,他在魏国第一次使用募兵制,在全国招募军队,还制定了一定的标准:
手持一杆长枪,背着二十支大箭 ,一张铁胎弓和三日的口粮,急行一百多里,还能立马投入战斗。
在缺衣少食的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标准是极为严苛的了。
经过精挑细选,吴起把这些武士编入军队,进行残酷的训练,才打造出一只令人闻风丧胆的武卒。
就是靠着这魏武卒,吴起大杀四方,西边大破秦军,东边威逼齐国,北边痛贬韩赵,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
只是烟花易逝,繁华不在。
魏武卒是一只职业军人,对国家财政的消耗极大,这需要一个有胆魄的君主。
魏武侯死后,魏惠王即位,吴起被排挤走。魏惠王依靠武卒继续征战四方,可惜志大才疏,毫无战略眼光,消耗了吴起的遗产,河西地也被秦国夺取。
失去河西,魏惠王为了躲避秦国的锋芒,东迁大梁,魏国的霸业也烟消云散。
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打在沙滩上。秦国的霸业是踩着魏国的尸体上建立起来的。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空前强大,秦国国君的野心也在变大。
秦国以耕战立国,已经不再满足安于西部边陲,而是积极谋求东出,获得更多的土地和军功。东边有韩魏两个国家挡道,于是大秦锐士就应运而生。
大秦锐士在魏武卒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参加选拔的士兵要全副甲胄,带上一边一柄短剑,一把匕首,一个盾牌,全部负重要五十斤以上。
良好的身体素质,加上残酷的训练,让秦军成为精锐中的精锐。
朱标对就是按照大秦锐士的标准,来选拔自己亲军,就是要向世人宣示其尚武的精神。
告示发出三天,来参加集训的人是络绎不绝,还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奇怪的是,那些平时自己放个屁都要大口吸进,小口呼出的勋贵子弟一个都没有来。
这倒是出乎意料,难道老头子放出风去,我失宠了?
这些纨绔子弟,不来就不来,我还不伺候呢!
由于朱标的征召有一定选拔标准,才能选出最好的兵员。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朱标就交给手下人来办,他自己出宫来体察民情。
一行人,不觉来到一家茶馆,听到有人在说书。
这时候明朝已经立国七年,生产已经恢复。老百姓在满足物质文化生活之外,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
只是那时候娱乐项目单一,要想消遣时光,唯二的地方就是勾栏听曲,茶房听书。
青楼自不必说,那就是个销金窟,老朱就是靠它筹集资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