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西争巴蜀(3)第2/2段
“额!”
这时候,士兵们又是发起一阵欢呼。
秀色可餐,朱标饱餐一顿后,就心满意足的登船出发了。
徐妙云才意识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向自己射来,他被参观了半个时辰。
更要命的是,他没有先向朱元璋行礼。
虽然以前没有见过朱元璋,可马秀英却是经常见到的。
皇后娘娘身边的就是陛下吧!
看着两人和颜悦色的看向自己,她也顾不上羞涩,跑过来请罪:“臣女···”
···
明军大军北伐的消息传到巴蜀,举国震惊。
朱标的水陆大军还没有到巴蜀,他给明升的一封信--《应天时报》就已经在巴蜀传开了。
很多人都认为朱标是傻子,居然把自己的行军路线,都告诉了夏军,这不是让明夏政权提前做好防御吗?
这样固然能收复巴蜀,可是会造成大明多少士卒的伤亡啊。
说这话的人,肯定不知道蜀汉的历史,也没有读过樵周的《仇国论》。
樵周是西蜀的大奸臣,其作用不亚于秦桧之流。
原本蜀汉以汉朝正统自居,诸葛亮还喊出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六次北伐,就是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曹魏都惊恐不安。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武侯的遗志,继续北伐。
姜维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上,自然都不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战争可以增强蜀汉的凝聚力,让蜀汉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抵御曹魏的攻势。
如果蜀汉上下一心,守住山川险隘,还可以和曹魏对抗相持一段时间。
偏偏在这时候,樵周写下了那臭名昭着的《仇国伦》,还把西蜀比作是因余国,曹魏则是比作肇建国。
这就把西蜀政权的合法性,给剥夺了。
巴蜀老百姓劳民伤财,到底是为谁而战?
之后西蜀政权就再也没有斗志和曹魏对抗了,邓艾大军一到,就望风而降。
朱标的《告明升书》也起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明朝大军还没有到,兴元守将刘恩忠就联络了明军西安守将,南雄侯赵庸,商讨投降事宜。
赵庸是今安徽合肥人,和大哥赵仲中一起投奔朱元璋。
兄弟二人屡有功勋,初时为应天门户,安庆守将。
后来,安庆被陈友谅手下大将赵普胜攻克,赵仲中弃城逃跑,论罪当诛。
常遇春替他求情,朱元璋不同意,认为:“赵仲中弃城逃跑,不用军法,以后会有人效仿。”
于是斩了赵仲中,让赵庸接替他的职位。
之后老朱家的事业进入上升期,朱标用计除掉赵普胜之后,赵庸跟随徐达、常遇春收复安庆。
也许是因为大哥的死对他造成极大的刺激,赵庸是越战越勇。
康郎山之战,和廖永忠、俞通海,乘坐六艘小船就深入敌军,打破陈友谅。
平武昌,庐州,驰援安丰,克苏州,都有大功,晋封中书左丞。
洪武元年,朱标晋封太子,赵庸为太子副詹士,理论上成了太子的属官,只是赵庸在北线作战,没有到太子府上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