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口诛笔伐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也摸索出了由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磨细混合,却似水泥的混合物的生料。

  然则不知再以火煅烧成熟料,却知用糯米熬汤,与三合土对拌,却也使之凝成坚固的基石,钎凿镐敲,一时也难粉身碎骨,俨然若花岗岩。

  其姓名记上铁锁扣就是将河工的负责人,将姓名铸在石链铁锁扣上,每段工地,一目了然就知是谁负责建造的,硬性载入史册。

  谁敢作弊,谁就要遭责罚,铁证如山,谁也抵赖不掉,如今走到石堤上,亦应如此看到了河工段负责人,却有林记、徐记等等,考古鉴定,史迹如故,清规戒律。

  踏青古堰,瞻望四面:晨曦初露,日出扶桑;村廓炊烟,纤陌春茵;郁郁葱葱,葳蕤一片。

  日薄西山,霞光际染;水天浩渺,映日荷花;帆船隐现,鸥鸟盘旋。南山层叠,长堤逶迤;红枫翠柏,鹭鸟争鸣;稻香蟹肥,渔米丰稔。

  运河北折,通达三江;一路京都,一路东洋;漕运盛行,日夜繁忙。

  此情此景,无不令人感慨。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却是人定胜天。

  真诚护堤,不着虚假,以实计实,诚实守信,必将感动上苍,悲天悯人,求得正果,造福于民,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根本宗旨。

  如若贪婪,不善待工程,偷工减料,牟取暴利,必成豆腐渣工程,也必将危及江山社稷,贻害百姓。

  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物是人非,造化弄人,还是回正题上来。那就是甄鸿儒那个汛情告示有了功效,显了灵。

  社会有识之士,正视问题。用群众斗群众的办法,来回天有力,确保高家堰安宁。

  人民是真正创造历史的英雄,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保护堰堤不被破坏的有三派人:一派是来自于里下河地区,波及到东海郡,因为决了高家堰,受灾面积是一个流域了。

  历史已不止一次的教训,也不止一次因洪涝而无家可归,庄稼颗粒无收,水深火热,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了。

  但见恒河浮尸,饿殍遍野,瘟疫人畜共患。

  一派是破坏高家堰的一部份人,他们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自发收兵,不再盗窃条石。

  因为他们也是洪水受害者,历史的苦难,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深感洪水胜于苛政猛虎。

  完成了衙差,却引发了洪灾,孰轻孰重,自然当量。本是打死老鼠喂猫,却引狼入室,祸害自己。

  一派自然是漕运总督和漕运船主们,他们以河为生,却断其衣食父母,毁其饭碗。一旦决堤,河道要断流,船运要搁置,物流受阻。

  那是要危及商贸,断其财源,生活无助。此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蚂蚱吃大腿。

  如今既无水,即断炊,能没有后顾之忧。

  三派皆是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了。事关切身利益的事,能不高度重视。

  于是各流派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义无反顾地作斗争,为拯救自己而卷入了利益共同体,结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那就是矛头直指破坏者,可怜吴昊天成了活靶子,众矢之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