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汶川,在废墟上崛起的希望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6. 李立兴: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瞒着患有心脏病的七旬父母,带领民间消防队10名队员赶赴四川灾区救援。历经48小时到达都江堰后,立即投入救灾工作。在四川的近半个月时间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共从坍塌的废墟中搜救出31人,并在多次余震中组织人员紧急疏散。

  7. 蒋端平: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在福州出差,5月13日坐飞机到重庆,15日与装满赈灾物资的大卡车一起从重庆出发到绵阳江油市。之后,他和车队决定直接把车开到乡、镇、村,将水和食物送到有需要的灾民手里。他还认为赈灾物资可解灾民眼前困难,心理疏导则能救济他们的未来。

  这些商人在汶川地震中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他们的善举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也感动了许多人。他们的行动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温暖。同时,也有一些不法商人在汶川地震期间发国难财,例如刘汉,他曾是四川首富,在汶川地震中捐款5000万,但他的财富来源涉及诸多违法犯罪行为,最终被判处死刑。这也警示人们,财富应该通过合法和道德的方式获得,而不能建立在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基础上。

  在这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像王建国这样的人。他们在废墟中重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汶川的历史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这片曾经遭受重创的土地,在人们的努力下,渐渐恢复了生机。希望在废墟之上重新绽放,人们坚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经过多年的重建,汶川焕然一新。崭新的学校、医院、住宅拔地而起,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而那些在地震中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艰难的日子,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们用坚强和勇气书写着属于汶川的传奇,让世界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作者说】在写这章的时候,虽然时隔多年,但是一回忆起汶川地震,不由自主的眼眶湿润流着泪水,一边在码字,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送给之前灾区所有群众,送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全体官兵,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平安顺遂。

  《忆汶川》

  笔触轻落纸页间,

  泪湿衣衫忆当年。

  山崩地裂乾坤颤,

  屋倒楼倾日月黯。

  飞沙走石狂风卷,

  呼号哭喊声震天。

  残枝败叶随风舞,

  断壁颓垣映眼前。

  荒岭秃坡添寂色,

  浊流碎石阻行川。

  平民舍己施援手,

  百姓自救志尤坚。

  相互扶持寻生路,

  顽强拼搏心未眠。

  官兵冲锋勇向前。

  白衣天使忙穿梭,

  汗水湿衣未曾干。

  橙色身影不停歇,

  徒手搬石意志坚。

  一方有难八方援,

  物资车队排长龙。

  各地同胞齐汇聚,

  齐心协力渡难关。

  生死瞬间无所惧,

  救人义举化诗篇。

  时光流转灾痕淡,

  新楼矗立展新篇。

  葱茏翠影漫山绕,

  清澈溪流润沃田。

  愿君前路皆顺遂,

  万事如意永安然。

  ——南离夫子(2024-7-3 凌晨 1:01 作)

  《忆汶川》译文:

  《回忆汶川》

  当笔触轻柔地落于纸页之上,泪水已然浸湿了衣衫,忆起当年之景。山崩地裂,致使乾坤震颤,屋舍倾倒、楼宇倾颓,令日月黯然失色。狂风裹挟着飞沙走石肆意席卷,呼号与哭喊声震天动地。

  残枝败叶随风摇曳飘舞,断壁颓垣清晰映现眼前。荒岭秃坡徒增寂寥之色,浊流夹杂着碎石阻塞了河道。

  平民舍己为人伸出援助之手,百姓自救的决心尤为坚定。他们彼此扶持探寻求生之路,顽强拼搏之心从未止息。

  官兵们奋勇冲锋一往无前。白衣天使们忙碌地穿梭其间,汗水浸湿衣衫未曾干涸。身着橙色救援服的身影未曾停歇,徒手搬石意志刚强坚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物资车队绵延如龙。各地同胞纷纷汇聚于此,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在生死攸关的瞬间毫无惧意,救人的英勇义举化作壮丽诗篇。

  随着时光流转,灾难的痕迹渐趋淡化,崭新的楼房巍然矗立,开启全新篇章。葱茏翠绿的树影漫山环绕,清澈的溪流润泽肥沃的田亩。

  诚愿诸位前路皆顺遂通畅,万事胜意永远安然平和。

  ——南离夫子(2024 年 7 月 3 日凌晨 1 点 01 分创作)

  以下是对《忆汶川》这首诗的深度赏析:

  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汶川地震这一沉重的历史事件,主题明确且深刻。诗中既描绘了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灾难场景,又展现了在灾难面前人们的勇敢、坚强、互助和团结,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悼、对受灾者的同情,以及对救援者和所有顽强抗争者的赞美与敬意。同时,还表达了对灾区重建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祝福,情感真挚,层次丰富,从悲痛到希望,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心灵震撼。

  意象与画面:

  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如“山崩地裂”“屋倒楼倾”“飞沙走石”“残枝败叶”“断壁颓垣”等,生动地展现了地震的惨烈和破坏性,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一片废墟和混乱。而“葱茏翠影”“清澈溪流”等意象则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从灾难到重建的转变。

  人物塑造:

  通过对平民、官兵、白衣天使等不同群体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勇敢无畏、舍己为人的形象。平民舍己援手、自救志坚,相互扶持;官兵冲锋在前,英勇无畏;白衣天使穿梭忙碌,不辞辛劳。这些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体现了在灾难面前人们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结构与节奏:

  整首诗结构较为严谨,先描绘灾难场景,再展现人们的抗争与互助,最后展望未来,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在节奏上,语言简洁有力,如“山崩地裂乾坤颤,屋倒楼倾日月黯”等句子,短促而有力,增强了灾难的冲击力;而在表达希望和祝福时,节奏相对舒缓,如“愿君前路皆顺遂,万事如意永安然”,给人以温暖和安慰。

  文化与价值:

  这首诗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忆,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灾难时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彰显了生命的尊严和力量,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总的来说,《忆汶川》是一首情感真挚、内涵丰富、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诗作,它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同时也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共创美好未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