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武曌(八)临朝称制第1/3段
当李治和武则天二人,一起闯过了难关,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融洽。李治成功地实现了绝对的集权,而武则天则顺利登上了后位。这对夫妻间的合作,不仅让他们共同度过了危机,还使得他们的地位更加稳固。
如今的李治,已经成为了大唐帝国真正的主宰者,他的权力得到了巩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并没有被遗忘,她不仅成为了皇后,还常常有机会陪伴在李治身旁,参与一些朝政事务。这种特殊的地位,让她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大事,并逐渐积累起自己的政治经验。
武则天的智慧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她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李治的决策。在处理政务时,她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给李治提供有益的建议。同时,她也利用这些机会培养自己的势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则天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她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后宫之中,还延伸至朝堂之上。人们开始关注这位新崛起的皇后,猜测她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
对于武则天来说,这段时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她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而李治则要权衡各方利益,确保自己的统治稳定。两人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将共同面对未来的种种考验。
公元 660 年,在刚刚成功斗败强大的关陇集团,仅仅一年多的短暂时光里,李治竟不幸疾病缠身。那令人痛苦不堪的风疾频繁发作,每每来袭,都令李治感到天旋地转,头晕目眩,严重影响了他,处理朝政事务的能力。
在这艰难的时期,李治的得力副手武则天,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变化,毅然决然地开始着手协助李治理政。要知道,在那个等级森严,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子参与政事并非易事。然而,李治对武则天的信任与倚重非同一般,赐予了她如同尚方宝剑般的权力。
得到李治全力支持的武则天,犹如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源泉,真可谓是撸起了袖子,准备大展拳脚。她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智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条陈建议。
从优化官员选拔制度,到改革税收政策。从加强军事防御部署,到改善民生福利措施。每一项建议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蕴含着她对国家发展的独到见解。
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建议大多都被李治所采纳。这不仅体现了李治的开明与睿智,能够慧眼识珠,认可武则天的卓越才能。同时也反映出武则天的建议,切实可行,符合当时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或许是随着地位的稳固,手中权力的增长,武则天在李治面前逐渐不再像过去那样,谦卑顺从。她开始敢于与李治顶嘴,并试图约束他的行为。
这种变化可能源于武则天内心,对权力的渴望以及自信心的提升。她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足够的实力,来挑战李治的权威,并试图通过控制他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一转变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也预示着未来宫廷斗争的加剧。
这李治怎么能忍受得了?暂且不提武则天态度的转变,单单是李治的皇权受到限制这一点,就已经足够让李治对武则天心生怨恨了。
他本是一国之君,应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现在却处处受限,无法自由施展自己的意志。这种被束缚、被制约的感觉,让李治心中的不满和愤怒逐渐积聚起来。
时任宰相的上官仪,对于武则天参政这件事,表现出了极度的不满和反感,态度可谓是十分的不待见。
要知道,在当时的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中,女子干预朝政,被视为违背常理之举。而上官仪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朝廷重臣,坚守着男尊女卑,后宫不得干政的固有观念。他认为武则天参政,扰乱了朝廷的正常秩序,可能会给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带来潜在的威胁。
因此,在公元 664 年,深感忧虑的上官仪,怀着坚定的决心,向李治提出了废黜武则天皇后之位的大胆想法。他在向李治进言时,引经据典,列举了诸多历史上,因后宫干政而导致国家动荡的事例,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李治在听完上官仪的陈述后,当即默许了这一建议。或许是李治,也对武则天日益增长的权势感到了一丝不安,又或许是被上官仪的言辞所打动,总之,他做出了这个决定,并让上官仪准备起草废后的诏书。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武则天埋伏在李治身边的那些眼线终于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他们迅速而果断地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给了武则天。
得知这个消由施展自己的意志。这种被束缚、被制约的感觉,让李治心中的不满和愤怒逐渐积聚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