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应对第2/2段
“回殿下,两个月内,如此人手充足,可以调拨超过六十万石粮食(本书一石为一百二十斤)”
“六十万石!”
李言计算了一下,两个月时间,动员五十万军队和六十万石粮食,足够应对联军的进攻了。
而且,调六十万石粮食,并不是秦国的极限。
两个月时间,秦国便可以调动六十万石粮食,那么,将时间延长,秦国方面,可以调动的粮食只会更多。
毕竟,秦国的主要粮仓基本都建立在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
主要目的,便是方便进行粮食运输。
对于此次联军的进攻方向来说,不管联军是进攻汜水关还是殇关,秦国都拥有非常不错的水路交通。
所以,只要有粮食,秦国军队的补给不是问题。
“既然如此,丞相,向各地下达征兵令,挑选地方守备部队当中的精壮,调集到雍城。”
秦国的军队在进行对外作战时,进行的征召模式是这样的。
首先,各个地方,主要是各县,先根据中央朝廷下发的征召人数,征召士兵。
像此次,如果调动五十万人,那么,常备军已经占了十五万,那么 地步部队便需要征召三十五万。
而秦国有三百二十五个县,平均下来,一个县需要征召一千出头的兵力。
这些被征召的人 不会直接前往前线,而是需要 先抵达秦都雍城,然后再开赴前线。
之所以要如此,有两个目的,一,确定兵力。
毕竟,各个县是按照人口数量等比例征召军队的。
如果直接让被征召的士兵前往前线,难免会出现有滥竽充数的士兵。
甚至,一些县可能还会减少应该征召的人员,这种事情不是不可能。
所以,各县征召的兵力,需要先到雍城,清点一遍人数,确定没有误差以后,或者以次充好这种情况,才会将被征召人员发往前线。
同时,这也是对地方官员的一次考核。
二,则是为了节省时间。
秦国各个地方征召的军队,在抵达雍城之前,是不会获得武器甲胄的。
说白了,征召参战的士兵,在抵达雍城之前,就是一群空手的青壮年。
这样安排,也是为了防止中途发生兵变和节省时间。
如果征召参战的士兵,直接从所在地携带武器,甲胄,前往前线,那么速度会非常慢。
毕竟,秦国国土面积不小,传递消息加上各地征召兵力,都需要时间。
而从各地方出发,到前线,如果离前线近的,那还好一些,基本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抵达前线。
可是,一些离的远的地方,就麻烦了。
各地征召人员虽然可以中途获得补给,可是,补给点是固定的,不是随时随地都有的。
所以,被征召人员往往需要携带大量的粮食等物品。
如果再加上武器,甲胄什么的,那么,负重就有一些大了。
负重大,势必会减慢行军速度。
所以 秦国会让征召人员空手到雍城,再把雍城武库当中的武器,分发给征召人员,然后再把征召人员送往前线。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