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事情玩大了第3/4段
张太后于是对朱云可说道:“好了,我不怪你,但你要记住,以后出宫必须告诉我,不管怎么说,我也是你的亲娘。”她的语气虽然严肃,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关爱,希望女儿能够明白自己的苦心。
听到张太后这句话,朱云可顿时变得开心起来,她再度露出笑容:“孩儿记住了,母后尽管放心吧。”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同春天里绽放的花朵。
停顿了片刻,朱云可又话锋一转道:“话说,孩儿昨日差点没能把这个玉镯带回来,不过幸亏遇到了高人相助。”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紧张的时刻。
张太后和正德都不约而同地询问朱云可:“怎么回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事情的经过。
朱云可便将昨日玉镯被盗、韩英济用计拿回玉镯并成功捉贼之事对张太后和正德仔细地说了一遍。她的声音时而紧张,时而兴奋,仿佛将当时的情景再次呈现在众人面前。说到惊险之处,她的声音微微颤抖,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听了朱云可的叙述后,张太后不禁点头赞许道:“这个韩英济有勇有谋,是个少年英雄。”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欣赏,对韩英济的智勇双全表示称赞。
一旁的正德则是微微一笑,却没有说一句话。他的心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张太后又想起了什么,她微微眯起眼睛并轻声喃喃道:“韩英济,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耳熟。”她的声音轻柔,仿佛在回忆着遥远的往事。
还没等朱云可开口,正德便对张太后说:“母后,韩英济是‘银枪无双’韩玄青之子,多年前韩玄青曾教儿臣习武,那时儿臣见过他。”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对过去的回忆。
张太后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明白的神情:“原来是他,我有些印象了,话说当年韩玄青和张昭陵教皇上习武,我也见过韩英济,只是彼时他还年幼,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他已长成了翩翩少年。”张太后恍然大悟,言语中充满了感慨。
朱云可眨了眨眼睛,旋即反问母亲和哥哥:“为何我对这段往事竟然毫不知情?”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和好奇。
“那时你比韩英济更加年幼,只怕还没记事呢!”正德对朱云可笑着说,笑容中充满了对妹妹的宠爱。
张太后有意无意地问道:“这个韩英济现在婚配了吗?”她的语气看似随意,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关切。
“这个儿臣不知。”正德徐徐摇头,目光中也流露出一丝不确定。
朱云可则说:“母后,‘银枪无双’韩家与‘剑尊’张家欲结为秦晋之好,两家想让韩英济和张诗妍成亲。”她的声音清脆而响亮。
张太后面露好奇之色:“哦,是吗?”
朱云可犹豫片刻,之后又慢慢说道:“不过,韩英济与张诗妍似乎都不想成婚,所以两家结亲之事遇到了一些梗阻。”她的表情略显凝重,仿佛在为这桩婚事的不顺而感到惋惜。
张太后随即问朱云可:“这些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朱云可,想要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朱云可缓缓回答:“其实,在韩英济帮孩儿捉到女飞贼后,孩儿还去了一趟张家,不想在那里又碰到了韩英济,而他正是去见张诗妍的。”
随后朱云可又将张家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张太后和正德。她仔细描述着每一个细节,从韩英济和张诗妍的见面场景,到他们之间的对话和表情,都一一呈现在张太后和正德的眼前。
张太后发出一阵感慨,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惋惜:“看来,韩英济和张诗妍二人的缘分还未到。”
朱云可问张太后:“母后,您说男女婚事必须要听从父母之命吗?”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传统婚姻观念的质疑。
“男女婚事听从父母之命未尝不可,但父母也要明白儿女的心意,切勿强行婚配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张太后的语气坚定而温和,既尊重传统,又关注儿女的感受。
朱云可笑着说:“有母后这句话,孩儿就放心了。”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得到了最宝贵的承诺。
张太后低声暗示朱云可:“你也到出阁的年纪了,最近不少皇亲国戚、王公大臣来看我,这些人表面上说是拜访我,可是我从他们的言语中听得出来,他们有为你说媒之意。”
“母后!”朱云可又撒起娇来,“这个您之前跟孩儿说过了,只是孩儿现在也不想嫁人,孩儿想多陪陪母后。”她的声音轻柔,紧紧地依偎在张太后的身旁。
“我明白,你并非不想嫁人,只是还没有遇到意中人罢了,所以那些说媒提亲的话,我也就是随便听听。”张太后徐徐点头,言语中充满了理解和宽容。
朱云可把头依偎在张太后肩膀上,面容中带着感激和依赖:“多谢母后。”
这时张太后意味深长地说道:“若是遇到像韩英济这样有勇有谋的全才,哀家一定会考虑他做驸马人选。”她的目光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此言一出,朱云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羞涩和迷茫,让人难以捉摸她的真实想法。
而她这个微妙的反应,也被心细如发的正德看在了眼里。
时的情景再次呈现在众人面前。说到惊险之处,她的声音微微颤抖,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