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第2/2段
见过世面从不是单一的,高楼大厦大商场的确是大世面,可是分不出麦子,豌豆角,大小葱也的确很愚蠢。
人各有梦,看见自己不喜欢的不看就可以,大可不必在别人的幸福上冷嘲热讽,也不必在别人的苦难上洋洋自得。
而抖音是个很容易被带偏跟风的主流平台,意识形态的输出,人群多了会有“坏人”。
希望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
视频结束,教室里瞬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时锦初真是目瞪狗呆,这视频足够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了。
有论点、有思考、有实例。
有数据分析、有解决问题、
如果再加访谈和实地观察就更好了,但时间和成本上不允许。
很好的社会研究调查方向。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女子终于明白“九年义务教育”的伟大。
高考、奖学金、读书能赚钱才能让枷锁稍微松一松,底层女子就可以抓住这个口子奋力往上爬,脱离“不好的”原生家庭。
刚生的女婴溺死、烫死、烧死、碾死。
这是中国古代那些养不起女孩的人家为了下胎生儿子,用异常狠毒的方法让她投胎时不敢再来自己家的残忍做法。
而溺女之风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到了明清更加普遍,即使政府下令养不起的人家仍将女婴丢弃在郊外。
清末官员汪士铎的《乙丙日记》中竟提出奖赏溺之语,在这样的风气之下活下来的穷苦女孩仍难逃厄运。
本就妻妾成群的封建统治者又制造了娼妓制度,贫困又不断给其输送良家妇女。
而这种制度早在奴隶制时代就已存在,她们多数被迫沦落为娼,受尽人间的歧视和屈辱。
如果生在能养起女孩的人家,三从四德则要求女性一辈子都服从男性的统治,她们一般10岁会就开始被禁锢深闺中通过家庭教育来推行。
先秦时这种教育只在宗室女子婚前三个月进行,到了汉代女子书籍开始三从四德条理化和系统化,如班昭着的《女戒》约1600字都只在说明妇女应该卑弱柔顺。
唐代宋若华着的《女论语》则对妇女的一举一动都提出了更琐细的要求。
明清时王相修订的《女四书》将前人歧视妇女的旧迷信观念一一保存,还流传至近代成为妇女的启蒙读物。
但对于广大劳动妇女而言,除了长辈传授的纺织缝纫等技能外毫无教育可言。
当时一般家庭中的妇女手工劳动是辅助农业生产的,但在某些贫苦家庭中妇女劳动往往成为家庭生活的主要,甚至唯一来源。
她们从七八岁到老妪都要从早到晚不停的纺织劳作,但她们却一辈子被官府和地主剥削,挣扎在贫困的死亡线上。
可无论如何,妇女的贞洁都被看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宋代以后开始片面强调处女的贞洁,认为寡妇改嫁就是失节。
到了清代就连订婚的未婚夫死了也要守至或殉死,妇女偶尔被男人调戏侮辱则更要寻死。
在这样重重压迫下,中国古代妇女仍奋起反抗。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