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神龙政变,女皇武则天黯然离场(上)第3/3段
武则天果然大怒,把魏元忠、高戬二人下狱,让张昌宗与他们当庭对质。
张昌宗秘密找到中书舍人张说,以升官为诱惑让张说做伪证,张说答应了他。
第二天,武则天召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以及各位宰相,让魏元忠与张昌宗对质,两人争论了很久也没结果。张昌宗说:“张说听魏元忠讲过那句话,请叫他前来问话。”武则天随即召张说进见。
张说接诏将行,一帮同僚围住了他。
中书舍人宋璟嘱咐说:“名声至关重要,神鬼难以欺骗,你可不能依附奸佞陷害忠良,以求进身!即便你因此获罪流放,也比做这腌臜事光荣的多。万一真有不测,我定会在朝堂力谏,大不了陪你一同赴死。请好自为之,留名万代,就在今朝!”
殿中侍御史张廷珪插话:“朝闻道,夕死可矣。”
左史刘知几也说:“不要留下污名,让子孙受累。”
所谓人言可畏,还有些品行操守的张说在大家的劝解下做出了决定,昂首走入朝堂。
魏元忠还以为他们提前串通好了,冷笑着看向张说:“你是准备与张昌宗来陷害我吧!”
张说正视魏元忠:“你身为宰相,何必仿效街头小人腔调。”
张昌宗在旁催促,让他少啰嗦,快点作证。
张说对武则天施礼完毕,不卑不亢的说:“陛下您刚才也看到了,在您面前张昌宗还如此逼我,何况在外边!臣今天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敢不讲实话。臣确实不曾听魏元忠说过那句话,是张昌宗逼臣作证的!”
张易之、张昌宗没料他当众反悔,急赤白脸的对武则天说:“他与魏元忠一同谋反。”看到武则天没说话,张昌宗慌不择言:“他曾称魏元忠是伊尹、周公。伊尹放逐太甲,周公摄行王位,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张说正色道:“易之兄弟是小人,只听过伊尹、周公的传说,却不清楚他们大道所在!”
“当初魏元忠荣升宰相,臣以郎官身份祝贺,元忠对宾客说‘无功而受宠,很惭愧。’臣当时说‘先生您担负伊、周重任,理应得任。’伊尹、周公至公无私,为古今所仰慕。陛下任用宰相,不让他效仿伊尹、周公,那让他学谁呢!而且臣怎会不知道,如果附和张昌宗,立即就会荣升高职;而替元忠讲话则会抄家灭族!但臣畏惧元忠冤魂,不敢诬陷啊!”
武则天总算明白了怎么回事,怒道:“张说反复无常,一并入狱审讯。”
过了几天再问,张说坚持己见。武则天让心狠手辣的堂侄武懿宗去审,几次大刑,张说依然死不改口。
宰相朱敬则看不下去,上疏申明:“元忠素来忠直,张说无辜坐罪,如果判决他们,会让天下人失望。”
曾劝谏武则天禅位的苏安恒再次上疏,认为:“陛下即位之初,是乐于接受谏言的英主;老了以后,却成了喜听奉承的昏君。”
“自从元忠下狱,民情汹汹不可抑制,都认为陛下信任奸佞,逐退忠良。如今赋税繁重,百姓凋敝,加之小人当道,刑赏不公。臣怕人心不安横生灾祸,倘若激起兵变,陛下如何平息。”
这封奏疏到了张易之手里,他恼怒之下想要处死胡说八道的苏安恒,幸有宰相朱敬则、桓彦范、魏知古等人力保,才得以免罪。
武则天深知众怒难犯,几经考虑,把魏元忠贬为高要尉(高要,今广东肇庆,唐时属岭南),高戬、张说流放岭南。
魏元忠向武则天辞行,诚恳的说:“臣年纪大了,这次前往岭南恐怕有去无回,陛下定有思念臣子之时。”说完,指着张氏兄弟说:“这两个小子,一定会为您招来祸端。”
魏元忠不仅勤于政务,而且身为宰相,多次统兵与突厥、吐蕃作战,替武则天处理了大量烦心事。武则天猛然间良心发现,但作为九五至尊,又怎能朝令夕改,于是略显沉重的向魏元忠挥了挥手:“元忠,你去吧!”
魏元忠得以保全性命,朝中正义之士固然功不可没,但从中也可看出,女皇对朝政的把控已大不如前,宰相府权力在几经她的打压后又重新抬头。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