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盛世能臣之玄宗的对外大战略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开元十年(722年)之前,玄宗把主要精力聚焦在稳定时局、恢复民生上,对外虽偶有征伐,但规模通常都不大。

  此时在大唐的周边,北有后突厥、西有吐蕃、东有契丹、南有蛮獠,此外还有原本隶属于西突厥的突骑施、回纥等部落,时叛时附、反复无常。

  在这些国家或部落中,对大唐威胁最大的当属后突厥与吐蕃!

  盛年时期的玄宗头脑非常清醒,面对时有发生的外族扰边与背叛,他并没有倚仗国力优势一味诉诸武力,而是采取“恩威并重,拉打结合”的方式,根据情况区别对待,灵活加以应对。

  对于实力强劲、威胁较大的后突厥与吐蕃,主要以防范为主,通过重兵威慑、加强贸易等形式,既耀武于边防、又加强彼此交流,旨在使其无懈可击,防止和限制他们势力范围的进一步扩张。

  对于契丹、奚、突骑施、回纥、党项等新近崛起势力,则以拉拢收服为主,通过和婚、封赏等手段,使其为大唐所用,起到分化、孤立后突厥、吐蕃之目的。

  而对南方蛮獠,鉴于其势力较为分散,本着不留后患、杀一儆百的原则,发现一起歼灭一地,毫不妥协手软。

  开元八年(720年),朔方大总管王晙奏请向西联合拔悉密,向东征发奚、契丹,于秋季草长马肥之际,会击位于稽落水(今蒙古国境内)的后突厥可汗牙帐。

  毗伽闻讯大为惊恐,宰相暾欲谷劝他:“可汗无须紧张,拔悉密在北庭都护府境内(今新疆吉尔萨尔北),与奚、契丹距离过于遥远,根本无法合兵一处。”

  “据我判断,王晙的朔方军大概率也不会来。他与宰相张嘉贞不和,所奏军务张嘉贞大多不予批复,没有朝廷批准,他不敢擅自出兵。倘若他来了,我们只需拔营向北连走三天,他们粮食吃光自会撤军。”

  “至于拔悉密,一向贪利冒进。得到王晙通知,认为有利可图,一定会抢先赶来。只剩他们一家,取胜还不是易如反掌!”

  事情发展果如暾欲谷所料,拔悉密如期进逼突厥牙帐,猛然发现除了自己这支孤零零的军队,其他说好的那些队友竟都失约未至。面对虎视眈眈的后突厥骑兵,吓的掉头就跑。

  毗伽正要挥军掩袭,暾欲谷拦住他:“拔悉密离家千里,我们现在进攻,他们为求活命势必拼死一战。给我方造成的杀伤太多,很不划算。不如尾随他们,待他们疲惫下来,再一举歼灭。”

  于是,后突厥骑兵如同狼群追捕猎物一般,远远跟在拔悉密后面,你走我也走,你停我也停,就是不收手。

  一路尾随追至距北庭都护府还有二百多里的地方,暾欲谷分出一部兵力,让他们抄近路迂回到拔悉密前方,而后挥军发起猛攻。

  拔悉密只顾逃命,早已无心恋战,稍一接触便即四散溃逃。由于回家的通路已被后突厥阻断,除了战死者之外,其余全部被后突厥俘获。

  暾欲谷带兵回返,途经大唐凉州境,纵兵大肆掳掠。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派将领卢公利、元澄迎战,被士气高昂的后突厥击退。

  暾欲谷见好就收,满载而归!

  开元九年(721年)正月,毗伽可汗遣使讲和。玄宗吃了暗亏,一肚子火没地方发,大笔一挥而就,写下一纸诏书,让后突厥使者带给毗伽。

  在信中,玄宗很不客气的指出:“当年大唐与你们和亲,两家止戈休战。大唐用缯帛交换你们的羊马,彼此互惠互利,共享和平多年。”

  “最近数十年以来,两国关系不如以往。默啜言而无信、口和心叛,数次发兵犯我边疆,引来人神共愤,最终落个身首分离的可悲下场。这些都是你所亲眼所见,现在你重蹈覆辙,先袭我甘、凉,又派使者讲和。”

  “我大唐像苍天一样庇佑众生,如大海一般宽容大度。我们可以不计前嫌,你若真有诚意,咱们共保幸福。否则,不必劳烦使者徒劳往返。如果你再敢犯边,我们随时欢迎。究竟何去何从,望可汗认真考虑!”

  这番话讲的软硬兼施,体现了他在政治权谋上的成熟与高明!

  此次边境摩擦过后,双方没再发生过较大规模的争斗。后来吐蕃拉拢后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