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张九龄出局,李林甫专掌相权第2/4段
工程竣工后,来自江淮的粮食先储存于河阴仓,再经黄河、渭水上的各座粮仓逐级运转,水通则行,水浅则贮。三年内,累计运米七百万斛(约42万吨),节省运费三十万缗。
有人劝裴耀卿把这笔钱献给朝廷邀功,裴耀卿说:“这是公家在运粮上节省下的利钱,怎可拿来讨好!”奏请全部用作平抑粮价的经费。
由此可以看出裴耀卿的能力与操守,此事若是放到唯利是图的人身上,恐怕早就当成天大功劳,把钱上交玄宗挥霍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体现在对待名利的态度上!
第二,洛阳报复杀人案。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一月,监察御史杨汪奉命调查嶲州都督张审素贪污案,期间遭到张审素部下董远礼带兵威胁。杨汪随即禀明玄宗,以对抗朝廷、企图作乱的罪名处死了张审素,张审素两个儿子张瑝、张琇也坐罪流放岭南。
杨汪处理完这个案子,回到朝中把名字改成了杨万顷。张瑝、张琇从岭南逃回,伺机为父亲报仇。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月十一日,两人在东都洛阳用斧头砍死了杨万顷,写了封替父申冤的信绑在斧头上,放置于杨万顷尸体旁。又跑出洛阳,寻找与杨万顷共同害死父亲的仇人,走到汜水(河南荥阳)被朝廷抓获。
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极好,每年处决的死刑犯不足百人,这件杀害朝廷高官的命案,立刻引发了朝野震动。
玄宗令有司议定罪行,多数人认为张审素虽然贪污,但罪不至死,张湟、张琇年纪轻轻就懂得替父报仇,这是孝顺刚烈的体现,应当加以怜悯从轻发落。
张九龄对此持赞成态度,裴耀卿、李林甫觉得如果不杀二张,会败坏国家律法。玄宗支持裴、李意见,对张九龄说:“情有可原,法不可容。”
随即下达敕令公示天下:“国家设置律法,是为了制止随意杀伤。如果每个人都因私仇辗转报复,哪里才是尽头!国家有法,就是曾参杀了人,也不能宽恕。将张湟、张琇交由河南尹处死。”
士民们哀怜二子,集资将他们埋葬于北邙山,还自发替两人作悼词,张贴在交通要冲。
此事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张扣扣替母复仇案,直到现在人们仍在议论纷纷。
情大还是法大,这是个至今都无法绕开的伦理难题!
第三,组织建唐首次歌舞比赛。开元二十三年正月,因天下承平已久,玄宗本着与民同乐的想法,下令距京城三里内各州、县刺史,亲自带着本境歌舞团到长安武凤楼下比赛。之所以把这事做为大事,是因为这是有唐以来的第一次!
怀州刺史用大车载着数百乐工,人人身着五彩斑斓的锦衣,连拉车的牛都化装成虎、豹、犀牛、象的模样,在万民瞩目下招摇过市。
与之相反,鲁山县令元德秀只派了数名乐工,手拉着手朗诵由他所创《于蔿歌》。此歌未曾传世,大概意思就是规劝帝王莫要只顾享乐。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本来只想取乐的玄宗站在城楼上看到这一出,不禁沉吟良久。为了保持他的明君形象,他一脸严肃的对身边大臣说:“怀州百姓,恐怕受害匪浅!”立即下令将怀州刺史免为散官。
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这恐怕是怀州刺史未曾预料的。
这一年的十二月,还发生了一件事,册封原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为寿王妃。
前文说了,寿王李清是武惠妃爱子。至于杨玄琰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杨玉环!关于她的故事,后面再讲!
这三件事情,李林甫在其中只扮演配角,表现尚称中规中矩,至少没有故意捣乱。老谋深算的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张扬的时候,他在耐心等待。他知道以张九龄的臭脾气,迟早会与玄宗闹翻!
果然,这一天很快到了!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十月初二,居住于洛阳、原打算翌年二月初二返回长安的玄宗,因宫中遇有怪异事件发生,临时起意,召集宰相商量,准备提前回去。
大唐建有东、西两都,皇帝带着众位大臣,基本上在每个地方住上一年。这样做并不是彰显他们地方多,而是为了减轻两地百姓压力。每次出行,也都会选择在农闲时分。
张九龄、裴耀卿因农收还未结束,劝玄宗再稍做等待。李林甫通过内线,得知了玄宗真实想法。等二人退出,他单独留下对玄宗说:“长安与洛阳,不过是陛下两座宫室而已,您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用刻于北邙山,还自发替两人作悼词,张贴在交通要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