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初露锋芒的唐德宗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德宗对此极为反感,告诫京城豪门,房屋不得超出皇宫标准,还下令拆毁了前宰相元载、前将军马璘、前太监刘忠翼三人府宅,将他们的院落充公。

  德宗这些做法传到社会,引发轰动效应,人们纷纷庆祝明君现世。淄青军一些士卒甚至把手中兵器扔到地上,大声说:“我们的明主出来了,天下太平了,我们还反个毛啊!”

  由此可见,饱受战乱痛苦的百姓,对能带着他们脱离苦海、奔向小康的英明帝王是多么期盼!

  【04】从谏如流

  古时把纳谏与否,当作评价君王是否贤明的重要标准,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征就是这一标准的完美楷模。

  祖先打了样,儿孙自然照着学。德宗后期表现虽然很轴,但在刚上任时,还是颇有一些太宗遗风。

  一次,他针对皇家丧葬和皇陵维护做了几点指示,要求职能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提高标准,丧葬维护不要吝惜钱,需要花多少就花多少。

  指示下达后,刑部有个叫令孤峘的上了封奏疏,说是重温了一遍太宗李世民关于组织皇家丧葬的遗诏,让一切从简。如果按陛下您的意思办,不是违背太宗遗命吗!

  德宗高度肯定了他的谏言,批示说,你的意见非常好,不仅点中了我的过失,还成全了我的美名,我怎敢不遵从!

  还有一次,他担心百姓有了冤屈地方官府不好好办理。就诏令百姓如果对州县官员判案不满,可以直接到中央反映,并要求御史中丞、中书舍人和门下省给事中三个分管机构,每天各派一人到朝堂集中审理冤案。

  诏令一经下达,各地百姓纷纷前来申冤,弄得朝堂跟个集市一样。有人针对此事上疏,说是百姓反映和争执的都是些针头线脑的琐事,如果您连这些都管了,那还要政府部门做什么!德宗恍然大悟,立即叫停,所有案件仍按原渠道办理。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见德宗如此贤明很是忌惮,主动送了三十万缗钱过去,试探德宗会有什么反应。

  德宗不是毛头小孩子,知道李正己不是啥好鸟,送钱过来一定没安好心,思来想去左右为难。收吧,恐怕将来受制于他;不收吧,又实在找不到推脱的理由。于是找崔佑甫商量,崔佑甫向德宗提议,让德宗派名有身份的重臣带着这些钱去慰劳淄青将士,这样既能不花朝廷一分钱让淄青将士感恩朝廷,还能让各地了解朝廷爱兵不爱钱!

  德宗大喜过望,立刻安排执行。把李正己搞得有苦说不出,内心深处对这位刚上任的皇帝增添了几分敬畏。

  【05】惩治奸佞

  考察《资治通鉴》,但凡新帝登基往往都会来上一次政治洗牌,把前任帝王的身边人、小圈子做个清理整肃。

  这些人大多是靠着吹拍起家的媚上欺下之流,民众基础很差,清理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收拢人心、提升民望的功效。至于这帮人垮掉后,新进之人又开始形成新的小圈子,又开始吹捧逢迎,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拍马屁说起来都讨厌,但几千年过去也没有消失,足以说明这种行为存在的合理性。

  一个身处权力顶峰寂寞而又冷清,茫然四顾无人可交心的领导,身边再没几个有眼力价、会吹吹拍拍的人围着,这领导当的还有啥意思!

  德宗也将目光锁定在了几个民愤较大的前朝“身边人”上。

  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是代宗提拔起来的能臣,在征缴租赋上很有些过人之处,原与户部尚书刘宴分掌天下财赋,但他急功近利,对百姓盘剥太过,甚至为了不让朝廷减免灾民租赋,影响到他的所谓政绩,竟不惜两次欺瞒代宗,影响极为恶劣。德宗先是把他调整为太常卿,让吏部尚书刘晏兼任度支使,后又将他外放为晋州刺史。

  刘晏进一步完善经济能臣第五琦提出的榷盐法,通过食盐专卖获利,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基础上,当年税收增长近十倍。

  兵部侍郎黎干(副部级,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看职务像是带兵打仗之人。但此人却并非行伍出身,也从没带过兵,而是以左道方术得以入职。他精通阴阳五行,会观星望气,有辩才,善于察言观色,肃宗、代宗两任帝王对他都很认可。

  他在担任京兆尹(京城行政长官)时政声不错,后来攀附上了大宦官鱼朝恩,升为刑部侍郎(副部级),鱼朝恩伏诛,他坐罪贬到外地当了几年刺史。之后因京兆尹位置空缺无人可用,朝廷想到了他,把他调回长安二度出任京兆尹。

p;祖先打了样,儿孙自然照着学。德宗后期表现虽然很轴,但在刚上任时,还是颇有一些太宗遗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