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曹操刺董第1/2段
十一月十六,晨光初照,洛阳城的朝堂上,群臣散去,王允却站在原地,目光深邃。
他转身对一众大臣发出邀请:“今日是老夫的生辰,晚间敢屈众位到舍下小酌,共庆此日。”
众官员闻言,纷纷抱拳行礼,应道:“必来祝寿,王司徒盛情难却啊。”
当晚,王允府邸的后堂灯火通明,丝竹之声悠扬,公卿大臣皆至,宴会气氛热烈。
酒过三巡,佳肴满桌,众人谈笑风生,却见王允忽然站起,掩面而泣,泪水沿着他沧桑的面庞滑落。
众官惊愕,纷纷停下手中的酒杯,一位大臣关切地问道:“王司徒贵诞,本是喜庆之事,何故发此悲声?”
王允缓缓抬起头,老泪纵横,声音哽咽:“诸位有所不知,今日并非老夫生辰,实为老夫欲与众位一叙国事,恐董卓见疑,故托言生辰。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我等身为朝臣,岂能坐视不理?”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悲愤与无力,接着说道:“想当年高皇帝诛秦灭楚,一统天下,谁曾想今日,大汉江山竟可能丧于董卓之手。此情此景,让老夫如何不悲?”
众官听罢,无不动容,原本热闹的宴会顿时沉寂下来,一位位大臣的眼中也泛起了泪光。
一位年长的大臣起身,正是司空杨彪。
他的声音颤道:“王司徒所言极是,我等岂能坐视国破家亡?今日之哭,不仅是为大汉江山,也是为我等子孙后代。”
于是,众官纷纷落泪,宴会变成了一场忧国忧民的集会。
就在这一片哀声中,突然传来一声轻蔑的大笑,打破了原本沉重的气氛。
座中一人,身着戎装,英气逼人,正是骁骑校尉曹操。
他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难道能把董卓哭死吗?”
王允闻声,怒目而视,认出是曹操,心中怒火更甚。
“曹孟德,你的祖先也曾受大汉厚恩,如今却不思报国,反而在此讥笑我们?”
曹操闻言,神色自若,正色回应道:“司徒误会了,我笑的不是诸位的哀伤,而是我们空有满腔热血,却寻不到铲除国贼的良策。曹某虽无能,却愿意挺身而出,斩下董卓的头颅,以正天下。”
王允听了曹操的话,怒气渐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
他凝视着曹操,试图从那双坚定的眼神中寻找答案:“孟德,你有何良策,能救大厦于将倾?”
曹操上前一步,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我之所以接近董卓,正是为了寻找机会。如今他已对我放松警惕,我若能借得司徒的七星宝刀,便有机会一举将董贼除去。”
王允深受感动,紧握曹操的手臂:“若孟德有此决心,实为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他亲自为曹操斟满一杯酒,递上前去。
曹操接过酒杯,将酒水洒于地上,立誓道:“今日我曹操在此立誓,不除董卓,誓不罢休!”
王允随即从内室取出那把传说中的七宝刀,慎重地交到曹操手中:“这把宝刀锋利无比,愿它能助孟德一臂之力。”
曹操将宝刀小心藏于衣内,再次饮酒后,向在场的官员们一一抱拳,然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宴会。
众官员相视无言,心中却是波涛起伏,他们知道,今夜之后,或许大汉的命运将会有所改变。
翌日,阳光透过相府的朱门,洒在曹操的身上,他腰间佩着宝刀,步入府中。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